近年来,中国白酒行业确实出现过部分产品因质量问题或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查处的情况。以下是近年引发关注的三类典型事件及相关背景,供参考:
一、因添加剂超标被查处的案例
1. 甜蜜素违规添加
2020年,湖南市场监督管理局曾抽检出某批次酒鬼酒(经销商库存产品)含禁用添加剂甜蜜素,引发舆论关注。最终调查显示该批次产品未流入市场,但暴露出部分小酒厂为调节口感违规添加的问题。
2. 塑化剂事件
2012年,某知名品牌白酒被曝出塑化剂(DBP)含量超标,促使国家食药监局全面排查,要求行业整改生产流程(如更换塑料接酒管道)。
二、商标侵权及仿冒产品
3. 山寨名酒被禁售
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了“午栏山”“泸剑春”等仿冒“牛栏山”“泸州老窖”的产品,涉及600余家企业,相关产品被责令下架。
三、虚假宣传被处罚
部分中小酒企因虚假标注年份酒(如实际贮存3年却标注“10年陈酿”),或伪造地理标志(非茅台镇生产却标注“茅台镇酱香酒”),被处以罚款并禁售。
消费者建议
1. 购买时认准正规渠道,查看产品执行标准(如GB/T 26760为酱香酒国标)
2. 关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地方监管部门的风险提示
3. 如遇疑似问题产品,可拨打12315投诉举报
需注意的是,中国白酒行业整体质量监管严格,上述案例多为个别企业违规。主流品牌如茅台、五粮液等均建立了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消费者无需过度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