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酒的酿造过程在不同文明中各有特色,但总体遵循自然发酵的基本原理。以下以中国古代为例,简述其传统酿造技术:
一、原料选择
1. 谷物为主:早期以黍(黄米)、稷(小米)、稻(大米)为主,商周时期发展出"五齐"分类(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沈齐)。
2. 水果辅之:野生葡萄、桑葚等用于果酒酿造,《诗经》有"六月食郁及薁"的记载。
二、制曲工艺(关键创新)
1. 曲蘖区分:
2. 造曲方法:
三、酿造流程
1. 浸米蒸煮:
2. 投曲发酵:
3. 压榨过滤:
四、特色工艺
1. 多次投料法:
2. 特殊处理:
五、分类与用途
1. 酒类区分:
2. 社会功能:
六、技术演进
1.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发现发酵陶罐(公元前5000年)
2. 商代:青铜卣等酒器出现,甲骨文"酒"字象形发酵陶罐
3. 汉代:曲种达10余类,出现"饼曲
4. 宋代:红曲成熟应用,《天工开物》详载制曲工艺
古代酒精度通常4-8度,最高不过15度,因未掌握蒸馏技术(元代始传入)。这种微生物工程技术比西方早千年,201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研究证实,贾湖遗址出土陶器残留物含酒石酸成分,印证中国9000年前已有酿酒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