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87工艺是中国传统酱香型白酒(如茅台酒)的核心酿造工艺,具体指:
1年生产周期、2次投粮、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其中“两次投粮”的时间间隔及作用如下:
两次投粮的具体时间及间隔
1. 第一次投粮(下沙)
时间:通常在农历九月(重阳节前后),称为“下沙”。操作:将50%的高粱原料与高温大曲混合,进行首次蒸煮、堆积发酵。目的:启动发酵过程,为后续轮次奠定风味基础。2. 第二次投粮(糙沙)
时间:间隔约30天(农历十月),即第一次发酵完成后。操作:加入剩余50%的高粱,与第一次的发酵醅混合,进行二次蒸煮和发酵。目的:补充原料,延长发酵周期,促进微生物代谢,生成更多酯类等风味物质。为何间隔一个月?
发酵节奏:首次投粮后需完成堆积发酵(约7天)和入窖发酵(约30天),确保微生物充分作用。气候适配:农历九月至十月气温渐凉,湿度适宜,利于控温发酵,避免杂菌污染。工艺传承:遵循传统时令,利用自然环境条件稳定酒质。后续流程
两次投粮后,酒醅会经历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每次间隔约1个月,直至次年八月完成生产周期。每一轮次酒的风味各异,最终经勾调形成酱香酒的复杂层次。
提示:具体时间可能因酒厂微调,但核心逻辑是首次投粮启动发酵,间隔一个月补充原料以延续发酵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