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露水浸润徽州大地时,安徽八宝春酿酒有限责任公司的酒窖里正升腾着绵密的酒香。这家扎根于千年酿酒文化土壤的企业,此刻正展开双臂,向有志于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突破的年轻人发出邀约——从酿酒技师到品牌运营,从质检工程师到电商专员,十余个岗位如同等待发酵的糯米,静候着新鲜血液的注入。
岗位需求:传统与创新的交响
打开招聘简章,会看见八宝春酿酒在古老技艺与现代商业间的精妙平衡。古法酿造车间招募的"微生物观察员",需要能读懂酒曲呼吸节奏的匠人;而数字营销部招聘的"非遗文化主播",则要能在直播间将酒令歌谣唱成年轻群体的流行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酒体设计师"岗位,要求应聘者既掌握色谱分析技术,又能品鉴出窖藏三年的细微变化,这种跨界融合的用人理念,恰似他们独创的桂花米酒,让传统基底焕发新风味。
成长通道:时间窖藏的人才培养
我们不是在招聘员工,而是在寻找酿酒世家的新传人。"人力资源总监的这句话,在培养体系中得到充分印证。新入职的调酒师会跟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进行为期三年的"师徒制"学习,每天记录的酒醅温度变化笔记,最终将装订成专属的成长手札。而管理培训生则要轮岗体验从稻谷筛选到电商客服的全流程,这种"沉浸式发酵"的培养模式,让90后员工张晓梅在五年内从实习生成长为最年轻的车间主任,她的故事被印在员工手册扉页,成为活生生的人才成长样本。
文化基因:酿酒的也是酿人
走进公司大院,会被墙上的"三酿箴言"吸引:酿真诚、酿专注、酿温度。每月初八的"开坛日",流水线工人可以带着自创的酿酒配方参与盲品会;春节前的"封坛仪式"上,保洁阿姨和董事长并肩为陶坛系上红绸。这种打破层级的文化酿造法,让包装工李师傅发明的"防渗漏封口技术"得以在全厂推广。人事经理笑称:"我们招的不是螺丝钉,而是能自己生长的酿酒藤蔓。
应聘锦囊:如何让简历散发酒香
面对雪片般的求职信,招聘主管透露了筛选的"三看"秘诀:一看"温度",简历里是否有对传统工艺的真切理解;二看"活性",职业规划是否包含技艺创新的火花;三看"耐性",能否接受像酒曲发酵般的长期成长。有位应届生的简历别出心裁地附上了用八宝春酒瓶改造的台灯,并附言:"我想让老手艺照亮新生活",这份创意让他直接进入了终面环节。
当夕阳为徽派建筑勾上金边时,八宝春酿酒的招聘启事仍在发酵。这不是简单的用工需求,而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邀约。在这里,每滴酒液都在讲述时间的故事,每个岗位都在等待能听懂这段故事的知音。或许下个开坛时节,某个新入职的年轻人会发现,自己不仅成为了酿酒师,更成为了文化传承链上那枚不可或缺的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