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防疫意识增强,随身携带酒精喷雾成为许多人的习惯。但乘坐动车时,这类物品能否顺利“过关”?答案很明确:根据现行铁路安检规定,酒精喷雾属于易燃物品,禁止携带上车。旅客可通过其他合规方式做好防护。
一、政策规定:酒精喷雾被“拉黑”了吗?
根据《铁路旅客禁止、限制携带物品目录》,酒精喷雾因含有高浓度乙醇(通常浓度超过70%),被明确归类为易燃液体,禁止携带。铁路安检人员会通过液体检测仪和开包检查,对这类物品严格把关。即便疫情期间曾短暂放宽消毒用品限制,但2023年后已恢复常态管理。
二、容量限制:小瓶装才能“过关”?
有旅客认为“少量酒精喷雾或许能通融”,但这一观点并不成立。无论瓶身容量大小,只要成分含酒精且浓度超标,均会被拦截。例如,100毫升的75%酒精喷雾与30毫升的免洗凝胶(含酒精成分)均可能被拒。唯一例外是独立包装的酒精棉片,因其单件液体含量极低,通常允许携带。
三、替代方案:消毒湿巾更“友好”?
若需在旅途中消毒,可选择不含酒精的消毒湿巾或季铵盐类产品。这类物品不涉及易燃风险,符合铁路规定。例如,某品牌苯扎氯铵湿巾既能有效杀菌,又可通过安检。佩戴一次性手套、及时洗手等物理防护方式,也能降低接触传播风险。
四、安检流程:如何避免“卡壳”?
动车站安检采用“机检+人工”双重模式。若行李中出现可疑液体,工作人员会要求开包复检。为避免耽误行程,建议提前将消毒用品替换为合规产品,或使用车站提供的免费消毒设备。部分大型车站还设有自助消毒机,供旅客随时取用。
五、特殊时期:规则会“松动”吗?
疫情期间,铁路部门曾短暂允许携带少量酒精消毒液,但随着防控政策调整,此规定已不再适用。未来若出现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政策可能动态调整,旅客需以出发前最新公告为准。可通过“铁路12306”APP或车站公告屏实时查询禁带清单。
动车禁止携带酒精喷雾的核心原因在于其易燃性,这一规定旨在保障全车人员的安全。旅客可通过选择合规消毒产品、利用车站公共资源等方式,在遵守规则的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出行前了解最新政策、灵活调整随身物品,既是文明乘车的体现,也是对自身与他人安全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