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酒泡酒(通常指将药材、食材等浸泡在酒中制成药酒或风味酒)既有一定的益处,也存在潜在风险,需根据具体情况权衡:
好处:
1. 促进有效成分析出
酒精是良好的溶剂,能溶解药材中的脂溶性、醇溶性成分(如生物碱、挥发油等),帮助释放有效物质,可能增强滋补或调理效果。
2. 传统保健作用
部分药材(如枸杞、人参、当归等)泡酒后,可能辅助缓解疲劳、改善血液循环或增强免疫力,但需结合体质和用量。
3. 延长保存时间
高度酒精(50度以上)能抑制微生物生长,配合密封保存,可延长食材保质期。
4. 改善口感
果酒或花草酒(如杨梅酒、青梅酒)通过浸泡可增加风味,降低酒的辛辣感。
坏处及风险:
1. 酒精危害
过量饮用可能导致肝损伤、心血管疾病等,尤其对酒精敏感或患有基础疾病者风险更高。
2. 成分毒性风险
3. 卫生与操作不当
4. 不适用人群
孕妇、肝病患者、酒精过敏者、服用特定药物(如头孢类)等人群需绝对避免。
注意事项:
1. 科学配比
避免随意搭配药材,建议参考权威配方,或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2. 选择基酒
推荐50度以上纯粮酒(如高粱酒),减少杂质干扰。
3. 控制饮用量
每日建议不超过15-30毫升,避免空腹饮用。
4. 警惕不良反应
饮用后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立即停用,及时就医。
总结:药酒/泡酒并非人人适用,功效也因个体差异而异。自制时需谨慎选择材料,注重卫生,并优先咨询专业人士。若追求保健效果,建议通过均衡饮食和科学运动实现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