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香型划分依据是什么

一、香味成分的科学分析

白酒香型的划分首先依赖于对其香气成分的化学研究。通过色谱分析等技术,科学家明确了不同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气物质

  • 浓香型以己酸乙酯为核心,辅以丁酸乙酯等成分,形成窖香浓郁的特色。
  • 酱香型以酱香、醇甜、窖底香三种典型体为基础,香气复杂且包含数百种微量成分。
  • 清香型以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为主体,强调清雅纯正的香气。
  • 米香型以乳酸乙酯和β-苯乙醇为主,呈现蜜香清雅的特点。
  • 二、酿造工艺与原料差异

    不同香型的工艺技术直接影响其风味特征:

    白酒香型划分依据是什么-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酱香型采用高温制曲、堆积发酵和“12987”工艺(一年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
  • 浓香型依赖老窖泥发酵,强调“千年老窖万年糟”,多粮或单粮配方形成不同流派(如川派、江淮派)。
  • 清香型使用地缸发酵,清蒸清烧工艺减少杂质,突出纯净口感。
  • 其他香型如豉香型需用肥猪肉浸泡基酒,药香型(董香型)加入草本制曲,芝麻香型结合高温焦香工艺。
  • 三、历史发展与评酒会的推动

    香型分类的起源与全国评酒会密切相关:

  • 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首次正式划分四大基础香型(浓、酱、清、米),解决了此前评比中浓香型因香气浓郁占优的不公问题。
  • 后续科研试点(如茅台试点、泸州老窖试点)进一步细化香型标准,并衍生出凤香、馥郁香等新香型。
  • 四、国家标准与规范化管理

    国家通过制定标准明确香型的技术要求:

  • 如GB/T 26760(酱香型)、GB/T 10781.1(浓香型)等标准规定了原料、工艺及感官指标。
  • 2022年新国标进一步规定,只有纯粮酿造且不使用添加剂的白酒才能标注香型,强化了香型的“纯正性”。
  • 白酒香型的划分是科学分析、工艺传承、历史经验、国家标准四者结合的产物。这一体系不仅帮助消费者辨识不同风格的白酒,也推动了中国白酒多样化的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承。例如,兼香型融合浓酱工艺,馥郁香型实现“前浓、中清、后酱”的层次感,均体现了香型体系的动态发展。

    白酒香型划分依据是什么-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白酒香型划分依据是什么-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