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中塑化剂的去除需要结合其来源和污染阶段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下是基于行业实践和研究的常见方法及技术原理:
一、物理吸附法(适合酒企)
1. 活性炭吸附
通过粉末活性炭(如JT-207型号)吸附塑化剂,需控制用量和搅拌时间。实验表明,当原酒中DBP含量超过3mg/kg时,活性炭用量为4‰,低于3mg/kg时用量为3‰,处理后塑化剂去除率可达95%以上,且对酒体风味影响较小。
操作流程:投加活性炭→搅拌(最佳方案为间歇式搅拌)→静置→过滤取上清液→检测验证。
2. 分子筛吸附
采用孔径13X以上的大孔径分子筛,结合金属催化剂(铜锌合金)催化塑化剂形成络合物后吸附。此方法净化速度快,适合工业化生产。
二、膜分离技术(适合生产过程)
1. 复合微滤膜
通过纤维、活性炭和硅藻土组成的膜结构深层吸附塑化剂,同时去除杂醇油等杂质,适用于低度白酒除浊和塑化剂同步处理。
2. 超滤膜
利用纳米级微孔截留高分子物质,如棕榈酸乙酯等,需与活性炭联合使用以提升效率。
三、催化降解技术(专利技术)
通过特定频谱光波激发金属催化剂(如铜锌合金),使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发生络合反应,再经分子筛分离。此技术对酒体呈香物质损失小,但需专业设备支持。
四、绿琻电磁波技术(实验阶段)
通过电磁波能量转化将塑化剂分子分解,适用于成品酒处理。该方法无需化学试剂,无二次污染,但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
五、预防性措施(源头控制)
1. 替换塑料设备
使用不锈钢管道、酒泵和容器替代塑料制品,避免塑化剂迁移。例如,酒泵乳胶管每10米可增加0.1mg/kg塑化剂,改用不锈钢管道可显著降低污染。
2. 规范包装材料
避免使用含塑化剂的瓶盖、塑料袋等包装材料,优先选择食品级接触材料。
六、个人处理的局限性
对于已包装的成品酒,去除塑化剂难度较大。活性炭吸附等简易方法可能影响口感且效果不稳定,建议优先选择正规品牌产品。
总结建议
酒企应综合采用活性炭吸附+膜过滤技术,并严格管控生产环节;消费者若发现酒类塑化剂超标,可向监管部门举报。目前国家标准规定食品中塑化剂残留量不得超过0.3mg/kg,通过上述方法处理后基本可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