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机出行时,许多旅客想带上几瓶美酒与亲友分享,但航空安检对酒精饮料的携带有着明确限制。国内航班允许乘客携带酒类,但需符合包装、容量和安检规定,否则可能面临物品被扣甚至罚款的风险。
一、酒精含量决定命运
酒的“命运”首先取决于它的度数。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规定,酒精浓度超过70%的烈酒禁止携带或托运,这类酒被归为易燃物品。而常见的白酒、红酒等(酒精浓度≤70%)可以托运,但需满足数量限制。若酒精浓度≤24%(如啤酒、预调酒),则不受限制,可托运也可随身携带(单瓶≤100ml,总量≤1L)。
二、托运规则:数量与包装
托运酒类时,每位乘客最多可携带5升(约6-8瓶),且必须为未开封的原厂包装。散装酒、自酿酒因无法证明安全性,一律禁止携带。酒瓶需用防震材料包裹,避免运输途中破损。若包装不合格,航空公司可能拒绝托运,旅客需自行处理。
三、随身携带:液体限制
若想将酒装进随身行李,必须遵守“100ml单瓶、总量1L”的液体规定。例如,一瓶200ml的红酒只能托运;而两瓶50ml的迷你威士忌(酒精浓度≤70%)则可随身携带。需注意,安检时需将所有液体单独放入透明密封袋中,否则可能被要求重新整理或丢弃。
四、免税店购酒:特殊通道
在机场免税店购买的酒类享有“特权”。凭购物凭证和密封包装,旅客可携带超过100ml的酒精饮料登机,但需确保行程为直达(无转机)。若中途转机且需重新安检,免税酒可能被没收。转机旅客建议将酒类放入托运行李。
五、违规后果:别让酒变“雷”
若携带超量、超浓度或包装不合规的酒类,轻则被安检员要求当场丢弃,重则面临罚款或列入民航“黑名单”。例如,2023年某旅客因托运10瓶未包装白酒,导致酒瓶破裂污染他人行李,最终被索赔并限制乘机。遵守规则,既是对他人的负责,也是顺利出行的保障。
带酒乘机,安全第一
国内航班允许携带酒类,但需严格遵循酒精浓度、包装规范和携带方式。无论是托运还是随身携带,旅客都应提前规划,避免因疏忽耽误行程。毕竟,美酒虽好,安全才是旅途中最珍贵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