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酿酒需要遵循严格的工艺要求和法规标准,确保产品安全、卫生且符合品质规范。以下是主要工艺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法律法规与资质
1. 生产许可
依法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需申请《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符合《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要求。生产场所、设备、工艺需通过监管部门审核。2. 合规经营
禁止使用工业酒精、非食用原料,严禁添加非法添加剂(如甜味剂、色素等)。二、生产环境与卫生管理
1. 场地要求
独立生产区域,分区明确(原料处理、发酵、蒸馏、储存、灌装等),避免交叉污染。地面、墙面防水防霉,通风良好,配备防鼠、防虫设施。2. 设备卫生
使用食品级不锈钢、陶器等安全材质的容器和工具,定期清洁消毒(如蒸汽杀菌、酒精擦拭)。禁止使用含铅、塑化剂等有害物质的设备。3. 人员卫生
从业人员需持有健康证,操作时穿戴工作服、口罩、手套,严禁吸烟、佩戴首饰。三、原料选择与处理
1. 粮食原料
高粱、大米、小麦等需筛选去除杂质、霉变颗粒,清洗后浸泡至适当含水量。粮食粉碎粒度需均匀(如固态发酵需粗粉碎)。2. 酒曲与辅料
根据酒类选择酒曲(如大曲、小曲、麸曲),需活性达标(如糖化力、发酵力)。水须符合《GB 5749-202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硬度、pH值适宜。四、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
1. 蒸煮与糖化
蒸煮温度控制在100℃左右,时间根据原料调整(如高粱约40分钟)。糖化温度保持25-32℃,时间24-48小时,避免杂菌污染。2. 发酵管理
固态/半固态发酵需控制温度(20-35℃)和湿度,定期翻醅促进均匀发酵。发酵周期因酒类而异(如米酒7-15天,高粱酒30天以上)。3. 蒸馏与接酒
蒸馏时掐头去尾(去除甲醇含量高的酒头、杂醇油多的酒尾),控制流酒温度≤30℃。酒精度需达到目标值(如白酒通常≥40%vol)。4. 陈酿与勾调
新酒需陶坛或不锈钢罐陈放3个月以上,促进酯化反应。勾调用基酒需检测甲醇、铅等指标,符合《GB 2757-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五、设备与质量控制
1. 基础设备
蒸煮锅、发酵池、蒸馏器、储酒罐、过滤设备、灌装机等。设备需耐腐蚀、易清洁,定期检查密封性。2. 质量检测
原料入厂检验(水分、杂质、农残);成品酒检测甲醇(≤0.6g/L)、铅(≤0.5mg/kg)等关键指标,留存样品备查。六、安全与环保
1. 防火防爆
酒精属易燃品,车间禁止明火,配备防静电设施和消防器材。2. 废弃物处理
酒糟可作饲料或有机肥;废水需预处理(如沉淀池)后排放,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七、其他注意事项
传统工艺传承:如采用非遗技艺(如地缸发酵、泥窖池),需保持工艺真实性。地域差异:不同地区对小作坊的规模、工艺可能有特殊规定(如四川白酒小作坊需备案香型工艺)。标签标识:成品需标注酒精度、原料、生产日期、许可证编号等信息。建议:投产前务必咨询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确保符合地方法规。可参考《GB/T 26760-2011 酱香型白酒》等行业标准优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