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固态白酒酿造技术要求标准最新

根据最新发布的《GB/T 10781.4-2024 白酒质量要求 第4部分:酱香型白酒》及其他相关标准,固态白酒的酿造技术要求主要围绕原料、工艺、品质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和细化。以下是核心要点:

1. 原料与糖化发酵剂要求

  • 原料限定:必须使用粮谷(如高粱、小麦等),且明确禁止直接或间接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
  • 糖化发酵剂:酱香型白酒需采用高温大曲(最高品温>60℃),其他类型可部分使用或不使用高温大曲,但需明确标注为“酱香型白酒(其他)”。
  • 2. 工艺技术要求

  • 固态发酵与蒸馏:必须采用传统固态发酵和固态蒸馏工艺,强调“高温堆积”“高温大曲”等核心工序。例如,酱香型白酒需经过“下沙”“造沙”等轮次发酵(共8轮次),每轮次发酵周期约1个月。
  • 关键步骤细化:新增对“高温堆积”的定义,要求将粮醅堆成特定形状,通过开放式环境促进微生物繁殖,温度逐步上升至45-55℃。
  • 3. 品质分级与理化指标

  • 产品分级调整:酱香型白酒由原标准的优级、一级、二级简化为优级和一级,感官要求更注重香气和口感的协调性。
  • 酸酯总量控制:引入“酸酯总量”概念,根据储存时间动态调整指标。例如,优级高度酒出厂一年内的酸酯总量需≥35.0 mmol/L,一年后合并要求。
  • 4. 感官与卫生要求

  • 感官描述标准化:新标准用“酱香、果香、烘焙香”等具体词汇描述香气特征,更贴近消费者认知,同时要求口感“绵甜醇厚,谐调爽净”。
  • 卫生指标升级:严格限制甲醇、等有害物质含量,确保食品安全。
  • 5. 标识与分类管理

  • 标识规范:预包装产品需标注“固态法白酒”,并区分“酱香型白酒(大曲)”和“酱香型白酒(其他)”,便于消费者识别。
  • 地理标志保护:部分产区(如仁怀酱香酒)执行更严格的团体标准(如T/RMJH 1-2020),强调地域和工艺独特性。
  • 6.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新标准通过规范生产工艺和分类管理,推动行业淘汰低质产品,促进高端化发展。例如,贵州酱酒预计2025年产能达80万千升,核心企业需构建品牌集群以提升竞争力。
  • 液态法和固液法白酒虽未被剔除白酒范畴,但标准明确其不得使用非谷物酒精和添加剂,进一步强化固态法的市场主导地位。
  • 最新标准通过技术细节的规范化和品质分级的科学化,为固态白酒的酿造划定了明确的质量红线,既保障了传统工艺的传承,也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企业需重点关注原料选择、工艺控制及标识合规性,以应对2025年全面实施的监管要求。

    固态白酒酿造技术要求标准最新-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固态白酒酿造技术要求标准最新-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