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酒精挥发的影响
酒精(乙醇)沸点约78℃,加热可能导致部分挥发,降低溶剂的浓度,可能影响某些脂溶性或酒精依赖性成分的溶解度和吸收效率。但若药材有效成分已充分萃取,短暂加热影响有限。2. 有效成分的热稳定性
热敏感成分:如挥发油(薄荷、川芎)、部分苷类或酶类可能在高温下分解,建议加热不超过60℃。稳定成分:如矿物质、多糖类、鞣质等通常耐热,加热后仍保留活性。3. 加热方式建议
内服药酒:可隔水温热(40-50℃),避免直接煮沸。例如黄酒类药酒传统上常温热饮用以促进血液循环。外用药酒:适当加热(如40℃左右)可能增强局部渗透,但需避免烫伤或成分变性。4. 药材配方差异
含肉桂、当归等温补药材的药酒,适度加热可能增强温通效果;而含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成分的,加热可能降低凉性。5. 注意事项
避免微波炉直接加热(受热不均可能导致局部过热)。长期存放的药酒若出现沉淀,加热前摇匀并过滤,防止杂质影响药效。建议:具体药酒的加热方法应参考配方说明或中医师指导。例如,部分祛风湿药酒(如冯了性药酒)说明书中明确建议温服以增强疗效,而某些含挥发性成分的则需冷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