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为什么有的酒配料表里有食用酒精呢

1. 生产工艺分类

  • 传统酿造酒:如黄酒、葡萄酒、纯粮固态发酵白酒,主要依赖粮食或水果的自然发酵产生酒精。这类酒通常不含额外添加的食用酒精
  • 配制酒(露酒)或液态法白酒:这类酒可能以食用酒精为基础,加入水、香精、糖分或其他原料调配而成。例如:
  • 伏特加:部分品牌可能直接使用高纯度食用酒精稀释。
  • 预调鸡尾酒:为快速生产,可能直接混合食用酒精与果汁、香料。
  • 2. 成本与效率考量

  • 降低生产成本:食用酒精(如玉米、薯类发酵提纯的乙醇)的生产成本通常低于传统固态发酵工艺。例如,液态法白酒的生产周期仅需数天,而传统酱香型白酒需至少3-5年。
  • 标准化风味:食用酒精纯度可达95%以上,杂质少,便于精确调配风味,减少传统酿造中不可控的变量。
  • 3. 法规允许范围

  • 中国标准:根据《GB/T 17204-2021 饮料酒术语和分类》,配制酒允许使用食用酒精作为基酒,但需明确标注。例如,某款“青梅配制酒”的配料表可能写“食用酒精、青梅、白砂糖”。
  • 国际差异:欧盟规定葡萄酒必须100%由葡萄发酵,禁止添加外源酒精(除非是加强酒如波特酒,允许添加葡萄蒸馏酒)。
  • 4. 食品安全与品质

  • 食用酒精的安全性:符合国家标准(GB 31640-2018)的食用酒精需通过甲醇、杂醇油等有害物质检测。例如,甲醇含量需低于0.6g/L(以100%酒精度计)。
  • 风味影响:纯粮酿造酒含有酯类、有机酸等数百种风味物质,而食用酒精调配的酒风味较单一,需依赖添加物模拟复杂口感。
  • 5. 消费者认知误区

  • “酒精勾兑=劣质酒”:实际上,合法使用的食用酒精本身无害,且调配技术成熟的酒款(如部分日本烧酎、俄罗斯伏特加)也能保证品质。但部分低价酒可能为降低成本过度使用香精,导致口感失衡。
  • 示例对比

    | 酒类 | 原料工艺 | 典型配料表 | 成本(以500ml计) |

    ||||-|

    为什么有的酒配料表里有食用酒精呢-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纯粮固态白酒 | 高粱、小麦固态发酵 | 水、高粱、小麦 | ¥50-500+ |

    | 液态法白酒 | 食用酒精+香精调配 | 水、食用酒精、食用香精 | ¥10-30 |

    | 伏特加 | 食用酒精(多次蒸馏) | 水、小麦酒精 | ¥40-200 |

    为什么有的酒配料表里有食用酒精呢-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预调鸡尾酒 | 食用酒精+果汁 | 水、食用酒精、浓缩果汁 | ¥15-25 |

    食用酒精在酒类中的使用是合法且常见的工艺选择,尤其在追求效率与成本控制的产品中。消费者可通过配料表与产品类型(如“配制酒”标签)判断其工艺,并根据个人对口感和品质的偏好进行选择。

    为什么有的酒配料表里有食用酒精呢-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