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高铁时,旅客可以携带符合规定的酒类饮品通过安检,但必须严格遵守包装、度数及数量的限制。根据现行铁路安全条例,密封完好且标志清晰的瓶装酒可正常携带,而散装或开封酒水则属于禁止范畴。为了保障旅途顺畅,旅客需提前了解具体规则,避免因疏忽导致物品被查扣。
包装规范:密封完好是前提
高铁对酒类包装的要求近乎“严苛”。旅客携带的白酒、葡萄酒等必须为原厂密封包装,瓶身无破损泄漏,且清晰标注生产信息与酒精度数。例如用塑料桶、饮料瓶灌装的散酒,或自制米酒因无法验证安全性,均被明令禁止。曾有旅客因携带开封散装白酒与安检人员发生争执,最终只能暂存酒水,可见包装合规是过安检的第一道门槛。
度数限制:24%-70%的安全区间
酒精度数直接决定能否通过安检。铁路部门将酒类分为四个等级:24度以下的低度酒(如部分果酒)可自由携带;24-50度的常规酒类(如普通白酒)每人限带6瓶(总容量≤3000ml);50-70度的高度酒限带2瓶(≤1000ml);超过70度的烈酒则完全禁止携带。例如一瓶500ml装65度白酒,刚好在限额内,但若携带三瓶则会超出标准。
数量规定:3000毫升的总量红线
即使度数合规,总量也不可突破3000毫升上限。这一规定采用“木桶理论”——无论携带多少瓶酒,所有酒类体积总和不得超标。例如携带4瓶500ml的38度白酒(共2000ml)和2瓶500ml的53度白酒(共1000ml),总量刚好达标。但若携带7瓶低度酒(3500ml),即便度数合格也会因超量被拦下。
禁带类型:这些酒水别碰运气
三类酒水明确禁止通行:一是无密封的散装酒,包括农家自酿的陶罐酒;二是开封过的瓶装酒,即便只剩少量液体;三是标志模糊的“三无产品”。2025年南京南站曾出现旅客因携带未密封酒瓶,当场饮用以“抢救”酒水的极端案例,这类行为既危险又违反规定。
安检流程:三步通过不卡壳
过检时需将酒水单独放置于安检机传送带,工作人员会重点检查包装完整性与标识。若携带多瓶酒,建议提前计算总容量并整理装箱。对于超量酒水,可现场办理托运或请同行者分担携带额度。例如一家三口出行,父母可各带6瓶低度酒,总携带量可达18瓶(需确保度数合规)。
乘车守则:存放与饮用须知
通过安检后,酒水需稳固放置于行李架或座椅下方,避免行车颠簸导致破损。需特别注意的是,高铁车厢内严禁饮酒,违者可能面临处罚。曾有旅客在车上开瓶畅饮引发***,最终被乘警劝诫——高铁不是移动酒吧,文明乘车需共同维护。
高铁带酒的规定看似复杂,实则围绕安全与秩序展开。旅客只需牢记“密封包装、度数合规、总量控制”三大原则,就能顺利通过安检。这些规定既保障了行车安全,也维护了其他旅客的权益。下次出行前,不妨对照本文要点整理行李,让美酒与旅途皆能安然抵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