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烧碱实验是骗局

实验背景

网络上流传的“白酒烧碱实验”声称:将氢氧化钠(烧碱)加入白酒中加热,若溶液变黄则为纯粮酒,不变色则为酒精勾兑酒。该实验的原理据称是纯粮酒中的酯类物质与强碱反应生成有色物质,而勾兑酒因酯类含量低,故无颜色变化。

实验的局限性及问题

1. 白酒成分复杂多样

白酒烧碱实验是骗局-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白酒的香型(如酱香、浓香、清香等)、工艺、原料差异极大,不同酒体的酯类、酸类、酚类物质含量本就不同。例如:

  • 酱香型白酒:酯类含量较高,可能更容易显色;
  • 清香型白酒:酯类含量较低,可能反应不明显;
  • 勾兑酒:若添加了香料或酯类成分,也可能导致变色。
  • 2. 实验条件不严谨

  • 反应条件未标准化:氢氧化钠的浓度、加热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未统一,结果可能受操作手法影响;
  • 颜色判断主观性强:黄色深浅的界定缺乏客观标准,容易误判。
  • 3. 科学依据不足

    白酒烧碱实验是骗局-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酯类与强碱反应生成的是羧酸盐和醇(皂化反应),通常不会直接产生明显颜色变化。变色的原因可能与其他微量成分(如糠醛、美拉德反应产物等)有关,但这些物质的存在与否并不能直接证明是否为纯粮酒。

    4. 造假可能性

    部分不法商家可能通过添加色素或特定化学成分,人为制造变色效果,误导消费者。

    白酒烧碱实验是骗局-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权威机构的观点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及市场监管部门曾多次提醒:仅通过简单的化学实验无法准确鉴别白酒是否为纯粮酿造。正规检测需依赖气相色谱仪、质谱分析等专业设备,检测酒中的风味物质和添加剂。

    对消费者的建议

    1. 理性看待“民间偏方”

    不要轻信非科学的鉴别方法,尤其涉及化学试剂的操作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如强碱灼伤)。

    2.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通过合法商家购买白酒,注意查看产品标签上的执行标准:

  • 纯粮酒:标有GB/T 10781(不同香型对应不同标准);
  • 液态法白酒(含食用酒精):GB/T 20821;
  • 固液结合法白酒:GB/T 20822。
  • 3. ***与检测

    若怀疑购买到伪劣产品,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并送检至专业机构。

    总结

    “白酒烧碱实验”缺乏科学严谨性,无法作为鉴别纯粮酒的依据。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依靠权威检测维护自身权益。对于网络流传的“快速检测法”,需保持警惕,避免被误导。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