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做酒酿酒味重不甜是怎么回事

自酿酒出现酒味浓重而甜味不足的情况,通常与发酵过程中的糖分转化、菌种活性及操作控制有关。以下是可能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核心原因分析

1. 过度发酵酵母将糖分完全转化为酒精,导致残糖量低。

做酒酿酒味重不甜是怎么回事-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温度偏高:高温加速酵母活性,糖分消耗过快。

3. 酒曲比例不当:过量酒曲导致发酵过猛,或使用高酒精耐受性酵母。

4. 糖化不充分:淀粉未完全转化为可发酵糖,导致前期糖分不足。

做酒酿酒味重不甜是怎么回事-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解决方案

1. 精准控制发酵时间

  • 米酒类:主发酵24-48小时(25-30℃),出现酒液后冷藏终止发酵。
  • 果酒类:根据比重计监测,残糖量达预期时终止发酵。
  • 2. 严格温度管理

  • 米酒发酵:25-28℃最佳,超过30℃易产生浓烈酒味。
  • 使用恒温设备或隔水保温,避免温度波动。
  • 3. 优化酒曲使用

    做酒酿酒味重不甜是怎么回事-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米酒曲用量控制在1-1.5%(如安琪甜酒曲按米重计)。
  • 选择糖化型酒曲(如苏州甜酒药)而非蒸馏酒曲。
  • 4. 糖化工艺优化

  • 蒸米后摊凉至30℃再拌曲,保持松散状态增加氧气接触。
  • 糖化阶段维持28-30℃静置24小时,促进淀粉酶分解。
  • 5. 发酵终止技巧

  • 达到理想甜度时迅速降温至4℃以下(冷藏或隔冰水)。
  • 对高度酒(>15%vol)可添加焦亚硫酸钾(50-100ppm)抑制酵母。
  • 三、补救措施

    1. 调配补救:发酵完成后添加5-10%蜂蜜或煮过的糯米汁调节甜度。

    2. 分阶段发酵:采用1:2的米水比,糖化48小时后分离米渣,低温(15℃)延长发酵至7天。

    四、关键控制点

  • 糖化阶段:米粒呈透明蜂窝状为糖化充分标志
  • 发酵监测:米酒表面出现裂纹并有清亮酒液渗出即为发酵完成信号
  • 容器选择:使用广口陶罐或玻璃容器,避免金属器皿影响发酵
  • 通过精确控制发酵进程(特别是前48小时),合理调配糖化与酒精生成的比例,可制作出酒精度12%vol左右仍保持明显甜味的米酒。关键在把握发酵转折点,及时终止酵母活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