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理变化:乙醇和水的蒸发
白酒主要由乙醇(酒精)和水组成,挥发过程中两者均会蒸发,但乙醇的挥发速度更快(沸点约78℃)。最终,完全蒸发后残留的主要是水,乙醇含量极少。低沸点物质(如硫化氢、乙醛等)也会优先挥发,导致***性气味减弱。长时间存放的白酒因乙醇与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体积可能缩小,口感更柔和。2. 化学变化的可能性
微量反应:挥发过程中可能伴随微弱的化学反应,如酯类水解为酸和醇,或酸与醇重新酯化生成新的酯类物质,但这类反应通常较缓慢且影响有限。酸酯平衡破坏:乙醇挥发导致酒精度降低,可能打破酸酯平衡,使酸类物质比例增加,酒体出现酸涩感。3. 对酒质的影响
风味改变:酒精挥发后,原本被酒精掩盖的其他味道(如果香、花香)可能更明显,但整体风味可能变得单调或不协调。严重跑酒的白酒甚至可能出现“酸水感”或香气沉闷。酒精度下降:挥发后酒精度降低,酒花减弱(如从绿豆大小变为小米大小),影响口感顺滑度。4. 挥发速度的影响因素
环境条件:温度越高、通风越好,挥发越快。例如,夏季开盖的白酒可能在7天内明显挥发,而冬季则较慢。密封程度:玻璃瓶密封性优于陶瓷瓶,瓶盖带橡胶圈可减少挥发。5. 残留物的检测
完全蒸发后的白酒残留物主要为非挥发性物质(如固形物),包括矿物质、未分解的有机酸等,这些物质可通过专业仪器检测。国家标准规定固形物含量需符合特定要求,超标可能反映酒质问题。白酒挥发后,物理上以乙醇和水的蒸发为主,残留物主要是水;化学上可能发生微量反应,但主要影响是酒精度降低和风味失衡。若需长期保存,建议选择高度纯粮酒(50度以上),并密封存放于阴凉处以减少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