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品鉴过程怎么写的

白酒品鉴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感官体验活动,需要结合视觉、嗅觉、味觉等多维度进行系统分析。以下为白酒品鉴的标准流程框架及核心要点,可供专业评鉴或文案撰写参考:

一、品鉴准备

1. 环境要求

白酒品鉴过程怎么写的-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无香氛干扰,室温20-25℃为佳
  • 使用透明郁金香杯(ISO标准品鉴杯)
  • 备纯净水、无味饼干用于清口
  • 2. 酒样处理

  • 静置醒酒15分钟,释放香气分子
  • 倒酒量控制在杯体1/3处
  • 二、专业品鉴步骤

    1. 观其形(视觉分析)

  • 色泽:举杯对光观察
  • ▶ 优质白酒呈现:无色透明/微黄(陈年老酒特征)

    ▶ 异常情况:浑浊(酒体失光)、悬浮物(过滤缺陷)

    白酒品鉴过程怎么写的-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酒线:倾斜倒酒观察
  • ▶ 酒液拉丝绵长(酯类含量高的表现)

    ▶ 挂杯:杯壁酒痕均匀下滑("美人泪"现象反映酒体稠度)

    2. 闻其香(嗅觉分析)

  • 静态闻香:杯口5cm轻嗅
  • ▶ 前香辨识:粮香/窖香/曲香/花果香等主体香型特征

    白酒品鉴过程怎么写的-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缺陷判断:刺鼻酒精味(新酒杂醇未挥发)、酸馊味(发酵异常)

  • 动态闻香:旋转酒杯后深嗅
  • ▶ 香气层次:头香→体香→底香的协调性

    ▶ 空杯香:隔夜后杯底余香(优质酱酒可留香72小时)

    3. 品其味(味觉分析)

  • 入口阶段:0.5-2ml酒液铺满舌面
  • ▶ 舌尖甜感(己酸乙酯)、舌侧酸度(乙酸)、舌根苦味(高级醇)

  • 中段感知
  • ▶ 酒体丰满度:绵柔/醇厚/挺拔等质感描述

    ▶ 味觉协调性:酸甜苦辣鲜五味平衡度

  • 吞咽反馈
  • ▶ 喉部灼热感(新酒***性)VS 温热感(老酒顺滑度)

    ▶ 返香现象:打嗝返香强度(酯类物质挥发指标)

    4. 鉴其格(风格判定)

  • 香型匹配:对比GB/T 10781等标准
  • ▶ 浓香型:己酸乙酯≥2.0g/L,窖香突出

    ▶ 酱香型:总酸≥1.4g/L,焦糊香明显

  • 典型性
  • ▶ 产区特征(如赤水河酱酒)

    ▶ 工艺特征(固态发酵VS液态发酵)

    三、专业术语应用

    | 维度 | 正向描述词 | 负向描述词 |

    |--|-||

    | 视觉 | 晶亮、玉润、琥珀色 | 失光、浑浊、悬浮物 |

    | 嗅觉 | 幽雅、陈敛、复合香 | 冲鼻、浮香、邪杂味 |

    | 味觉 | 醇和、甘润、层次分明 | 寡淡、糙辣、水味分离 |

    | 体感 | 通透、生津、温润如玉 | 锁喉、刺舌、口干 |

    四、品鉴记录模板

    markdown

    酒样编号:2023-MT-01

    香型判定:大曲酱香型

    核心指标

  • 色泽:微黄透明(陈贮8年+)
  • 香气:酱香突出,带熟果香、烘焙香
  • 口感:入口醇厚,酸度支撑明显,回味持久度≥15秒
  • 缺陷记录:中段略有涩感(单宁未完全转化)

    综合评分:92/100(参照白酒感官品评国标)

    专业提示:

    1. 品鉴排序应先清香→浓香→酱香(按口感轻重)

    2. 每款酒品鉴间隔需用清水漱口,防止味觉干扰

    3. 建立风味轮对照表(建议参考白酒169计划感官体系)

    掌握此方***可系统提升品鉴文案的专业性与科学性,适用于酒体设计、质量管控、文化传播等多场景应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