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絮状物图样

白酒絮状物的典型形态描述

1. 可逆性絮状物(低温结晶型)

  • 外观:白色棉絮状或针状结晶,交织成网状或雪花状,悬浮于酒体中,尤其在低温环境下更明显(如冬季或冷藏后)。
  • 特点
  • 温度回升后(如20℃以上)会逐渐溶解,酒体恢复透明。
  • 常见于纯粮酿造酒,尤其是酱香型、米香型、浓香型白酒,因富含高级脂肪酸乙酯(如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等呈香物质。
  • 2. 不可逆絮状物(杂质或变质)

    白酒絮状物图样-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外观
  • 黄色、棕色或黑色沉淀,可能伴有浑浊或悬浮颗粒。
  • 块状、粉尘状或绒毛状,摇晃后不消散。
  • 特点
  • 可能因微生物污染、金属离子氧化(如铁锈)或添加劣质香料导致。
  • 常伴随异味(酸败、霉味),需谨慎饮用。
  • 不同情境下的鉴别方法

    1. 物理特性测试

  • 升温溶解法:将酒置于温水中加热至30-40℃,若絮状物消失则为正常酯类结晶;若仍存在,可能为杂质或变质。
  • 加水浑浊法:纯粮酒加水后变浑浊(因酯类析出),酒精勾兑酒无此现象。
  • 2. 感官判断

  • 正常絮状物:无刺鼻异味,口感醇厚。
  • 异常沉淀:酒体长期浑浊、异味明显,或沉淀物形态不规则。
  • 典型场景举例

  • 实验案例:酱香型白酒在-20℃冷冻后析出大量白色絮状物,浓香型仅有少量,清香型几乎无变化。
  • 国家标准:根据GB/10781.1-2006,环境温度低于10℃时允许出现白色絮状物。
  • 处理建议

  • 可逆絮状物:静置或升温后饮用,不影响品质。
  • 不可逆沉淀:若伴随异味或颜色异常,建议丢弃。
  • 如需具体图片参考,可访问部分原文链接(如[网页3]、[网页14])查看实验对比图或案例解析。

    白酒絮状物图样-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白酒絮状物图样-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