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较低的沸点
乙醇的沸点约为 78°C,远低于水的 100°C。沸点反映的是液体分子挣脱表面束缚变为气体所需的能量。沸点越低,分子越容易在常温下获得足够动能进入气相。乙醇在室温下挥发速度显著快于水。
2. 较高的蒸气压
蒸气压是液体表面分子逸出形成气体的趋势指标。在相同温度下,乙醇的蒸气压(约 5.8 kPa,20°C)远高于水(约 2.3 kPa,20°C),说明乙醇分子更容易脱离液体表面进入空气中。
3. 较弱的分子间作用力
4. 表面张力较低
乙醇的表面张力(约 22 mN/m,20°C)远低于水(约 72 mN/m,20°C)。表面张力越低,分子越容易从液体表面“逃逸”,从而加快挥发速度。
5. 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酒精消毒后快速变干)也印证了这些特性:乙醇的快速挥发使其能迅速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和水分,产生清凉感,这也是酒精常用于消毒和降温的原因之一。
乙醇挥发快是低沸点、高蒸气压、弱分子间作用力及低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特性使其分子更容易在常温下脱离液体状态,迅速转变为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