棯子(通常指桃金娘,又称山棯、岗棯)泡酒是一种在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较为常见的民间传统做法。其果实富含有机酸、多酚类、维生素C、糖类等成分,结合酒精的萃取作用,传统认为有以下功效和作用:
主要作用
1. 补血养颜
棯子含铁元素和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血红蛋白生成,改善贫血和面色苍白。酒精提取可能增强其成分吸收,传统认为可缓解气血不足。
2. 缓解腹泻
中医认为棯子性平味甘涩,有收敛肠道的作用。泡酒后可能对轻度腹泻或消化不良有一定缓解效果(但严重腹泻需就医)。
3. 抗氧化与抗炎
果实中的多酚类物质(如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能帮助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并减轻体内炎症反应。
4. 滋阴补肾
传统认为棯子酒能滋补肾虚,缓解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症状,尤其适用于中老年人(但缺乏现代医学直接证据)。
5. 活血通络
适量饮用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酸痛或疲劳,类似其他药酒的温通效果。
注意事项
1. 适量饮用
酒精本身有健康风险,过量可能伤肝。建议每日不超过50毫升,且避免长期大量饮用。
2. 禁忌人群
3. 制作方法
需选用成熟果实,清洗晾干后与白酒(40-50度)按1:2比例浸泡,密封阴凉处存放1-3个月,期间定期摇晃促进成分溶出。
4. 搭配建议
可加入枸杞、红枣等增强补益效果,或搭配蜂蜜调味。
科学依据与争议
如需针对性调理身体,建议咨询中医师或营养师,结合个人体质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