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纯粮固态发酵白酒(传统粮食酒)
含糖量低:在发酵过程中,谷物中的淀粉会先转化为糖分,随后酵母将糖分转化为酒精。成品酒中残留糖分极少(通常<0.5g/L),因此直接甜味不明显。感官甜感来源:酯类物质:如己酸乙酯(浓香型主体香)会带来类似水果的甘甜感。多元醇类:如甘油、环己六醇等具有天然甜味,尤其在低温环境下更易感知。发酵副产物:部分氨基酸(如甘氨酸)在味觉上会增强甜味感知。2. 特殊工艺或调配酒
加糖勾调:部分酒厂可能通过添加糖浆、蜂蜜或甜味剂(如三氯蔗糖)来增强甜感,多见于液态法白酒(GB/T 20821)或小作坊产品。陈年影响:长期陶坛储存的老酒,因酯化反应增强,醇类氧化生成微量糖类,可能呈现类似焦糖的甘润感。3. 甜味明显的粮食衍生酒
米酒/醪糟:发酵时间短(1-3天),糖分未完全转化,含糖量可达50-100g/L。黄酒:半干型(含糖15-40g/L)、半甜型(40-100g/L)均有明显甜味。配制酒:如竹叶青、玫瑰露酒等可能添加冰糖调配。4. 香型差异举例
浓香型(五粮液):因己酸乙酯含量高,甜感较突出。酱香型(茅台):焦香、酸味平衡,甜感隐于后段。米香型(桂林三花酒):蜜香轻柔,略带米汁甜味。总结:传统高度粮食白酒(如52度以上)甜味并非来自糖分,而是风味物质的复合呈现。若饮用到明显甜味的“白酒”,需注意是否为非纯粮酒或添加甜味剂的酒类。真正的纯粮好酒讲究酸甜苦咸鲜的平衡,甜感应细腻不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