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假酒案需要不需要查源头

假酒如同一只潜伏在暗处的毒蛇,每次现身都会留下触目惊心的伤口。当它再次咬伤无辜者时,我们是否应该仅仅包扎伤口,还是必须揪出它的巢穴?答案清晰如利刃:斩断毒蛇的七寸才能终结隐患。每一滴假酒背后,都藏着亟待连根拔起的罪恶根系。

生命健康不容妥协

当工业酒精冒充粮食酒流入市井巷陌,它首先践踏的是人类生命的尊严。2019年云南某地假酒致12人失明的惨剧犹在眼前,甲醇超标40倍的检测数据至今令人胆寒。查清有毒原料的来源渠道,就像在洪水肆虐前筑牢堤坝——这是对生命最基本的敬畏。若放任源头继续排污,无异于默许定时在街头潜伏。

假酒案需要不需要查源头-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利益链条必须斩断

暗流涌动的造假网络往往比想象中更庞大。某地查获的假酒作坊账本显示,其原料采购涉及三省六市,分销网络覆盖半个中国。这就像发现白蚁蛀空的房梁,若仅铲除表面虫群而不捣毁蚁后巢穴,不出三月又会有新虫群滋生。追查资金流向与保护伞关系,才能彻底瓦解这个吞噬公共安全的黑洞。

法治尊严需要捍卫

在浙江某地方***,曾有三起相似假酒案判决出现量刑悬殊:未追查源头的案件主犯获刑三年,而深挖原料供应商的案件主犯获刑十年。这种差异犹如天平两端的砝码,提醒我们司法利剑的锋芒必须穿透表象。当犯罪成本低于收益时,铤而走险者就会像野草般疯长。

市场秩序亟待重建

消费者信任如同精致的瓷器,破碎容易复原难。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酒类差评中"怀疑假货"的占比从2018年的7%攀升至2023年的23%。这串数字背后,是无数举起又放下的购物车,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沉默***。唯有源头治理的阳光驱散阴影,市场才能真正恢复生机。

假酒案需要不需要查源头-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治理能力面临大考

深圳监管部门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的酒类溯源系统,让假酒现形时间从平均45天缩短至72小时。这场科技与犯罪的赛跑启示我们:源头治理不是简单的抓捕行动,而是智慧治理能力的集中展现。当无人机巡航取代人工排查,当大数据预警替代群众举报,社会治理正在完成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的进化。

真相从来不会自己浮出水面,就像被抛入深潭的石子,需要有人潜入水底才能找回。当我们在超市拿起一瓶琼浆玉液时,那晶莹剔透的酒体中,应该映照出整个社会的治理智慧与责任担当。查源头不是选择,而是文明社会的必答题——因为每放过一个罪恶源头,就等于在未来的某个清晨,亲手为魔鬼斟满了一杯毒酒。

假酒案需要不需要查源头-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