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勾兑技术培训课件
目录
1. 勾兑技术概述
2. 勾兑基础知识
3. 勾兑工艺流程
4. 品评与感官调整
5.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6. 质量控制与标准
1. 勾兑技术概述
1.1 勾兑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通过科学调配不同基酒、调味酒及辅料,使酒体达到风味、品质一致性的工艺。目的:平衡酒体口感(酸、甜、苦、辣、涩)突出风格特征(如酱香、浓香、清香等)确保批次稳定性1.2 勾兑的重要性
决定最终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酒体价值的关键环节2. 勾兑基础知识
2.1 基酒分类与特性
基酒类型:头段酒(高酯、高酸,风味浓郁)中段酒(醇甜柔和,主体骨架)尾段酒(杂味较重,需谨慎使用)调味酒:老酒、陈酿、特殊工艺酒(如窖底香、曲香等)2.2 白酒风味成分
主要成分:乙醇、酸类、酯类、醛类、酚类等关键指标:总酸、总酯、酒精度、固形物等2.3 勾兑基本原则
黄金比例:酸酯平衡、醇酯协调风格导向:根据不同香型(如酱香型、浓香型)调整配方3. 勾兑工艺流程
3.1 勾兑步骤
1. 基酒选择:按等级、年份、风味分类
2. 小样试验:
确定基础配方(如老酒占比、调味酒添加量)通过色谱分析+感官品评调整3. 放大生产:按比例扩大调配量
4. 储存老熟:勾兑后静置7-15天,促进分子缔合
3.2 勾兑工具与设备
色谱仪、电子舌、电子鼻(理化分析)品酒杯、量筒、勾兑罐4. 品评与感官调整
4.1 感官评价指标
四感协调:香气(馥郁度、纯净度)口感(绵甜、醇厚、尾净)回味(持久性)4.2 常见调整方法
香气不足:添加老酒或高酯调味酒口感粗糙:用陈酿基酒或甘油柔化酸味过重:勾兑甜味基酒或降酸处理5.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问题 | 原因 | 解决方案 |
|-|-||
| 酒体寡淡,香气不足 | 基酒酯类含量低 | 添加头段酒或调味酒 |
| 后味苦涩 | 醛类、杂醇油过高 | 尾段酒比例降低,活性炭吸附 |
| 口感不协调 | 酸酯失衡 | 调整酸度或补充酯类成分 |
6. 质量控制与标准
6.1 国家标准参考
GB/T 10781(不同香型白酒标准)GB 2757(蒸馏酒卫生标准)6.2 检测项目
酒精度、甲醇、铅含量、塑化剂残留等7. 案例实操演示
案例1:浓香型白酒勾兑(老酒占比5%-8%,调味酒1%-3%)案例2:酱香型白酒勾兑(轮次酒比例调配,7轮次酒平衡)培训总结
勾兑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需长期经验积累。注重数据化分析(色谱检测)与感官品评的结合。附件
白酒风味图勾兑记录表模板国家相关标准摘要此课件可根据实际需求补充具体数据、图表或实操演示环节。建议结合企业自身基酒特点和产品定位进行案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