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各类香型是由什么确定的呢

1. 酿造工艺与原料

  • 原料选择:不同香型的白酒对原料有特定要求。例如酱香型以高粱为主,米香型则以大米为原料。新国标规定,非粮谷原料(如薯类、糖类)酿造的酒精不得称为白酒,进一步强化了原料对香型的影响。
  • 酒曲类型:酒曲是决定香型的关键因素之一。例如,酱香型采用高温大曲,清香型使用中温大曲,而米香型则依赖小曲。酒曲的发酵温度(如55℃左右制曲产浓香,60℃以上产酱香)直接影响微生物群落和代谢产物。
  • 2. 发酵容器与微生物环境

  • 容器材质:不同香型对应不同的发酵容器。例如,浓香型采用泥窖(窖泥富含微生物),清香型使用地缸(隔绝杂菌),酱香型为石窖(促进微生物繁殖)。这些容器直接影响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和代谢产物,形成独特风味。
  • 地域生态:气候、水质等地理因素影响微生物菌群,例如贵州茅台镇的高温高湿环境促进了酱香型微生物的生长。
  • 3. 香味成分的化学基础

  • 主体香味物质:香型的核心差异在于特征性香味成分。例如:
  • 浓香型以己酸乙酯为主,呈现窖香浓郁;
  • 清香型以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为主,风格清爽;
  • 酱香型则以吡嗪类、酚类化合物为主,形成复杂香气。
  • 复合香气:兼香型(浓酱协调)、馥郁香型(前浓、中清、后酱)等通过工艺融合多种香味物质。
  • 4. 历史发展与标准制定

  • 香型起源: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首次提出香型划分,最初确立浓、清、酱、米四大香型,后逐步扩展至12种。例如,1983年兼香型被确立,2005年老白干香型独立。
  • 执行标准:每种香型均对应国家标准(如GB/T 26760为酱香型,GB/T 10781.1为浓香型),规范了生产工艺与感官要求。
  • 5. 感官特征与消费需求

  • 口感与风格:香型划分最终服务于感官体验。例如,凤香型融合清香与浓香,兼具甘润挺拔的特点;豉香型通过肥猪肉浸泡形成独特豉香。
  • 市场细分:兼香型、馥郁香型等创新香型满足了消费者对多样化口感的需求。
  • 白酒香型是原料、工艺、微生物、化学物质及地域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标准化过程既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深入(如香味成分分析),也反映了市场与历史的动态演变。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消费者根据个人偏好选择酒款,并深入体会中国白酒文化的深厚底蕴。

    白酒各类香型是由什么确定的呢-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