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原理:
酒精(乙醇)的可燃性与其挥发产生的蒸汽浓度有关。当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可燃范围(乙醇的燃烧下限为3.3%体积浓度)时,遇到明火即可点燃。闪点(液体释放足够蒸汽的最低温度)是关键指标。纯乙醇的闪点为13°C,但酒是乙醇与水的混合物,闪点随浓度降低而升高。2. 浓度阈值:
40%及以上(约80 proof):常见高度酒(如威士忌、伏特加)通常可被点燃,尤其在常温(25°C左右)下,因闪点约为24°C。30%-40%:可能需稍高温度或更充分的挥发才能点燃。低于20%:因蒸汽浓度不足,通常无法点燃。3. 实际应用:
高度酒(50%以上):如中国白酒、朗姆酒等,极易点燃,常用于烹饪(如火焰菜肴)。低温或加热:低温环境可能阻碍挥发,而加热可降低闪点,使低浓度酒更易点燃。4. 注意事项:
燃烧时主要消耗乙醇,水分残留可能导致火焰熄灭。糖分或其他成分可能影响燃烧,但乙醇浓度仍是决定性因素。结论:通常酒精浓度≥40%(即40度以上)的酒在常温下可被明火点燃,而浓度越高越容易燃烧。实际使用时需注意安全,避免火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