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没保质期被打假

在中国,白酒是否必须标注保质期的问题,主要依据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以下是针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和建议:

1. 法律依据:酒类保质期的豁免规定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第4.3条款规定:

白酒没保质期被打假-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酒精含量≥10%的饮料酒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

> 理由:酒精本身具有杀菌和防腐作用,酒精度超过10%的饮品在适当储存条件下不易变质,因此无需强制标注保质期。

白酒的特性

白酒没保质期被打假-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白酒的酒精度通常为38%-65%,远高于10%,化学性质稳定,长期储存不会滋生微生物或***。
  • 白酒行业普遍认可“酒越陈越香”,未标注保质期是行业惯例。
  • 2. 被打假的可能原因及应对

    如果商家因未标注保质期被投诉或索赔,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情况一:打假人误读法规

  • 问题:打假人可能不了解酒精饮料的豁免规定,误以为所有食品均需标注保质期。
  • 应对
  • 1. 提***品检测报告,证明酒精度≥10%;

    2. 引用GB 7718-2011第4.3条,说明无需标注保质期的合法性;

    白酒没保质期被打假-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向市场监管部门或平台提交书面说明,必要时可寻求法律支持。

    情况二:低度白酒或配制酒

  • 例外情况:若白酒酒精度低于10%(如某些配制酒、果味酒),则必须标注保质期。
  • 应对:立即下架整改,并依法赔偿消费者损失。
  • 情况三:产品实际已变质

  • 核心问题:即使无需标注保质期,若因储存不当(如高温、漏气)导致酒体浑浊、变味,仍可能被追究责任。
  • 应对:检查产品储存条件,确保符合阴凉、避光、密封要求;若存在质量问题,需按《消费者权益保***》处理。
  • 3. 商家合规建议

  • 标签自查:确保酒精度明确标注且≥10%,其他标签信息(生产日期、厂名厂址等)完整。
  • 储存管理:避免高温、潮湿环境,防止包装破损导致变质。
  • 应对投诉
  • 保留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 引用GB 7718-2011进行书面回应;
  • 如遇恶意索赔,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职业打假”行为。
  • 4. 消费者提示

  • 权益保障:购买白酒时注意酒精度,高度酒无保质期属正常现象;
  • 质量问题***:若发现酒体混浊、异味,可依据《食品安全法》第148条要求退赔。
  • 总结

    白酒未标注保质期本身并不违法,但需满足酒精度≥10%的前提。商家应确保产品合规,并在遭遇打假时积极引用国家标准***;消费者则应理性看待白酒特性,避免被误导。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