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乘高铁可带酒类吗国内最新规定要求

玻璃瓶中的琼浆玉液与飞驰的高铁,仿佛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根据2025年最新《铁路旅客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旅客可携带符合特定条件的酒类乘坐高铁,但需严格遵守度数、包装、数量三重关卡。散装酒、自酿酒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品类被明确划入禁区,而瓶装酒则需以“密封完好的文明姿态”穿越安检仪,让旅途的烟火气与铁路安全达成微妙平衡。

包装:酒瓶的“身份证”

酒类若想登上高铁,必须拥有“完整履历”——包装需密封无破损,且带有正规厂家标识与酒精度数说明。散装白酒、塑料壶分装酒等“无名氏”将被安检仪拒之门外,如同失去通行证的旅人。即便是瓶装酒,若开封后存在泄漏风险,也可能面临二次审查。曾有旅客因携带破损酒瓶,导致行李沾染酒气,最终不得不办理托运。

乘高铁可带酒类吗国内最新规定要求-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度数:酒精的隐形标尺

酒精度数如同隐形标尺,精准划分着携带权限。24度以下的低度酒(如啤酒、预调酒)可自由通行,但总重量需控制在20公斤以内;24-50度的酒类(如普通白酒、黄酒)每人限带6瓶,总容量不超过3000毫升;50-70度的高度酒(如酱香型白酒)则收紧至2瓶,总容量需低于1000毫升。而超过70度的烈酒(如某些原浆酒),则被列为“高危分子”,严禁登上列车。

数量:克制的浪漫

铁路部门用数字编织了一张精密的网:低度酒以“总重量不超行李限额”实现柔性管理,高度酒则以瓶数和毫升数双重设限。例如携带53度飞天茅台,2瓶500毫升装恰好触及上限;若选择100毫升小瓶装,最多可带5瓶,但总量仍不可突破1000毫升。这种“既鼓励分享又防范风险”的规则,让酒文化在高铁车厢内实现有克制的流淌。

禁区:散装酒的末路

被称为“广西公文包”的塑料桶装散酒、农家自酿米酒等品类,因无法确认酒精浓度且易泄漏,被列入绝对禁止名单。2025年春运期间,仅南宁铁路局便查获208起违规携带散酒案例,这些“流浪的酒”最终只能留在站台。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用饮料瓶二次分装瓶装酒,也会因包装不规范被判定为散装酒,成为安检的重点关注对象。

乘高铁可带酒类吗国内最新规定要求-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安检:酒与仪器的对话

过安检时,酒类需接受X光机与人工的双重审视。工作人员会检查瓶身密封性、标识完整性,必要时要求旅客出示购物凭证。部分车站对已开封酒类实施“试喝一口”的土办法,以此验证液体安全性。若携带超量酒类,旅客可选择现场自弃、暂存车站或办理托运——但托运仅接受未开封瓶装酒,且单件重量不得超20公斤。

让旅途与酒香和谐共处

高铁携带酒类的规定,本质上是安全红线与人情味的博弈。从要求“酒瓶穿戴整齐”到为不同度数量身定制规则,这些细节既守护着列车安全,也为传统文化留出呼吸空间。旅客若能提前测量酒精度数、检查包装密封性、合理规划携带量,便能将这份流淌千年的仪式感,妥帖安放于时速350公里的钢铁车厢中。毕竟,让美酒平安抵达,才是对佳酿最好的致敬。

乘高铁可带酒类吗国内最新规定要求-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