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郎酒的品牌公司

在中国白酒的璀璨星河中,郎酒如同赤水河左岸的一颗明珠,流淌着百年匠心的血液,以“正心正德,敬畏自然”为魂,在酱香与兼香的双翼间展翅翱翔。这家根植于四川古蔺县二郎镇的企业,自1903年絮志酒厂的麦曲回沙工艺起步,历经集义糟房的涅槃重生,到如今坐拥7.2万吨酱酒产能、26.5万吨储酒量的现代化集团,始终以“酿极致好酒”为使命,将“神采飞扬中国郎”的品牌宣言刻入时代脉搏。2024年,当1518.76亿元的品牌价值再次蝉联行业前三,郎酒已不仅是窖池中翻涌的酒醅,更成为世界酒业版图中一个跳动的中国符号。

百年匠心,流淌赤水血脉

赤水河的波涛里沉淀着郎酒的基因密码。1907年,当邓惠川用凤曲法酒工艺酿出第一坛回沙郎酒时,这个诞生于盐马古道旁的小作坊,便以“酱香四溢”叩开了百年传奇的大门。1957年周恩来总理“加快扩大生产”的嘱托,让国营古蔺郎酒厂在废墟中重生;2001年汪俊林执掌濒临破产的企业,如同老酒师唤醒沉睡的酒曲,用“三品战略”将传统工艺与庄园经济嫁接,让天宝洞的钟乳石与不锈钢储酒罐共同见证传统与现代的共生。今天的郎酒庄园里,酿酒工人们仍遵循着“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的古训,而卫星遥感监测的高粱田与AI品酒系统,正将千年智慧注入数字化的脉搏。

郎酒的品牌公司-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品质为骨,雕琢时间美学

在郎酒的肌理中,“生长养藏”不仅是工艺法则,更是一种的生命哲学。赤水河左岸的紫色砂壤孕育糯红高粱,天宝峰顶的露天陶坛让新酒历经365次日升月落的淬炼,十里香广场上万只陶坛如兵马俑般静默陈藏,最终在天宝洞的幽深中完成酱香的蝶变。这种对时间的敬畏具象化为《郎酒酱香产品企业内控准则》,从原料的217项检测指标到瓶储三年的严苛标准,让每一滴青花郎都承载着7年以上基酒的岁月沉淀。当2025年《中国郎·庄园酱酒蓝皮书》发布,郎酒将“四高两长”工艺升华为行业标准,如同酿酒师将独门秘方化作共享的密码本。

品牌羽翼,搏击消费苍穹

郎酒的产品矩阵犹如精心编排的交响乐章:红运郎以丹霞朱红演绎超奢华的“鸿运当头”,青花郎用陶瓶洞藏定义千元酱酒的价值标杆,红花郎则以“幸福时刻的中国红”席卷婚宴市场,形成从塔基郎牌郎到塔尖青云郎的7大战略梯队。这种“群狼战术”在消费场景中迸发惊人能量——三品节颁奖盛典变身万人演唱会,天宝洞内举办交响乐演出,甚至将酿酒车间改造成光影艺术馆,让品酒成为五感沉浸的时空旅行。当“喝郎酒打胜仗”的口号与Z世代的国潮审美共振,这个百年品牌正用时尚光瓶酒叩开年轻群体的心扉。

文化基因,酿造精神图腾

在郎酒的染色体中,文化传承与创新如同双螺旋结构交织缠绕。从《古蔺郎酒传统酿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到将酿酒工坊申报为工业遗产,企业把历史窖池变成活态博物馆;从创作《郎在河那边》民族歌剧到打造“中国郎”艺术IP,文化沉淀被蒸馏成更具穿透力的精神符号。更具前瞻性的是,郎酒将品牌叙事融入乡村振兴——在古蔺县建设的60万亩高粱基地,让农民成为“第一车间”的守护者,把精准扶贫酿成甘美的酒液。这种“大家共酿”的生态,让品牌超越商业范畴,成为地域经济发展的活性酶。

郎酒的品牌公司-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未来窖池,发酵世界梦想

站在年销售200亿的新起点,郎酒正将窖池筑向更辽阔的疆域。投资50亿元建设的品质研究院,如同白酒行业的“贝尔实验室”,汇聚215名国家级技术专家破解风味物质密码;与茅台共执酱香标准制定权的其独创的“浓酱兼香”专利技术正在改写国际蒸馏酒版图。当赤水河左岸的庄园接待十国驻华使节团,当青花郎站上IAA世界广告大会的舞台,这个曾以“川盐入黔”闻名的品牌,正用陶坛装载中国智慧,向全球传递“和而不同”的东方酒道。

从二郎滩的悠悠酒幡到纽约时代广场的电子屏,郎酒用120年光阴酿造了一个民族品牌的成长样本。它证明传统产业并非注定困守于历史,而是能在品质坚守与创新裂变中找到永恒的生命力。当消费者轻摇一杯红花郎,品味的不只是酱香的回甘,更是一个企业将地理基因转化为文化势能、将时间成本升维为价值资产的智慧。这份“慢即是快”的酿造哲学,或许正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郎酒的品牌公司-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