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品评的基本步骤

白酒品评是一门结合感官体验与专业知识的技艺,其核心在于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维度细致分析酒的品质特征。以下是白酒品评的标准步骤及关键要点:

一、品评前准备

1. 环境要求

白酒品评的基本步骤-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光线:自然光或白色光源,避免色彩干扰。
  • 温度:20-25℃,湿度60-70%,确保酒香自然释放。
  • 器具:使用透明郁金香型品酒杯(ISO标准杯),容量约50ml,杯壁薄且无花纹。
  • 清洁:避免残留气味,可用纯净水冲洗后自然晾干。
  • 2. 个人准备

  • 口腔清洁:品前1小时避免辛辣、甜腻食物,可用淡盐水漱口。
  • 嗅觉唤醒:可闻咖啡豆或清水重置嗅觉敏感度。
  • 二、品评步骤详解

    1. 视觉分析(观色)

  • 操作:将酒液倒入杯1/3处,倾斜15°观察透明度。
  • 要点
  • 色泽:无色(清香型)至微黄(陈年酱香),观察是否自然(警惕人工色素)。
  • 流动性:轻转酒杯,观察酒柱(挂杯)的密度与下滑速度,高粘度酒通常酒体更醇厚。
  • 悬浮物:优质酒应清澈无杂质,低温下可能出现酯类结晶属正常现象。
  • 2. 嗅觉分析(闻香)

  • 步骤
  • 初闻:杯口距鼻1-2cm,轻嗅捕捉挥发性香气(前调)。
  • 摇杯:手腕画圈使酒液旋转,释放中层香气(酯类、花果香)。
  • 深嗅:短暂闭气后深吸,辨识底层香气(窖底香、陈香)。
  • 技巧
  • 分三次嗅闻,每次不超过3秒,避免嗅觉疲劳。
  • 记录香型特征(如酱香的焦糊香、浓香的粮糟香),辨别是否有异杂味(如硫味、霉味)。
  • 3. 味觉分析(品味)

  • 入口:啜饮2-3ml,舌尖轻抵上颚,让酒液铺满舌面。
  • 阶段感知
  • 前段:甜味(来自多元醇)、酸味(乙酸)的平衡感。
  • 中段:主体风味爆发,注意香气在口腔的扩散层次(如酱酒的“爆香”)。
  • 后段:苦味(源自酚类物质)是否协调,涩感(单宁)是否适口。
  • 触觉
  • 酒体:轻盈(如米香型)或厚重(如老白干)。
  • 收敛感:优质酒应柔顺无***,劣质酒可能产生灼烧感。
  • 4. 余韵评价(回味)

  • 时间:咽下后闭口,用鼻腔呼气感受香气持续时间。
  • 标准
  • 短(<15秒):酒体单薄。
  • 中等(15-30秒):品质达标。
  • 长(>30秒):陈年优质酒特征,如茅台余韵可达1分钟。
  • 5. 综合风格判定

  • 协调性:各味是否平衡,有无某味突兀(如过酸、苦尾)。
  • 典型性:是否符合所属香型标准(如清香型的“清雅净爽”)。
  • 缺陷判断:是否有水味(稀释感)、杂醇油的苦杏仁味等。
  • 三、专业品评记录表参考

    | 项目 | 描述要点 | 评分(0-10) |

    ||--|-|

    白酒品评的基本步骤-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外观 | 透明度、色泽、挂杯 | |

    | 香气 | 纯净度、复杂度、典型性 | |

    | 口感 | 甜酸苦辣涩平衡度、酒体强度 | |

    白酒品评的基本步骤-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余味 | 持久度、回甘/回香特征 | |

    | 整体评价 | 风格一致性、陈年潜力、市场定位 | |

    四、注意事项

  • 对比品评:同轮次品酒不超过5款,以清水与淡茶漱口间隔。
  • 温度影响:低温(12-15℃)可抑制酒精***,更易捕捉香气细节。
  • 心理干扰:采用盲品形式,避免品牌、价格信息影响判断。
  • 掌握上述方法后,可结合GB/T 10345-2022《白酒分析方法》等标准进行专业训练,逐步提升对酒体复杂度、工艺特征(如固态发酵vs液态发酵)的辨识能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