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假酒团伙

根据近期公安机关的执法行动和媒体报道,假酒团伙的犯罪模式呈现专业化、跨区域化特点,以下从制售手法、典型案例及法律后果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一、假酒团伙的常见犯罪手法

1. 原料与灌装

假酒团伙-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使用廉价散装酒或工业酒精勾兑,冒充高端品牌酒。例如,北京某团伙用十几元/斤的散装白酒灌装成高端白酒,成本不足百元,售价可达数千元;上海虹口的假洋酒案中,团伙以80-90元/5升的“基酒”灌装,成本仅50元/瓶,终端售价达3-4倍。
  • 通过回收正品酒瓶、伪造包装材料(如防伪标、瓶塞)提升仿真度。例如,门头沟某团伙收购真酒瓶灌装假酒,使消费者难辨真伪。
  • 2. 产业链分工

  • 形成“生产-包装-销售”全链条网络。广西贺州某团伙通过电商平台接单,在贵州、广东、广西三地设立制假窝点,利用虚假宣传和网络直播销售。
  • 家族式或同乡团伙协作,如通州胡某、聂某团伙以亲戚为纽带,分工负责灌装、贴标、仓储。
  • 3. 销售渠道

  • 线上通过网店、微信等平台低价引流,线下渗透至KTV、酒吧等所。例如,浙江台州某假洋酒案中,假酒以40元/瓶批发至全国多地所,终端售价达千元。
  • 利用“特供”“专供”等虚假标签抬高价格。公安部通报的典型案例中,辽宁某团伙伪造“八一”标识,以军队内供名义高价销售。
  • 二、典型案例与涉案金额

    1. 北京“冬季会战”专项行动(2025年)

    假酒团伙-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打掉3个团伙,刑拘18人,查获假酒3800余瓶,包材2万余件。犯罪团伙通过郊区大院生产,以烟酒店为销售终端。
  • 2. 上海虹口假洋酒案(2025年)

  • 王某团伙在烂尾别墅内灌装假酒,成本不足50元/瓶,涉案金额3000万元,查获假酒2000余瓶及大量包材。
  • 3. 广西跨省特大假酒案(2025年)

  • 涉案金额2亿元,查获假酒2000余瓶、基酒1000余斤,覆盖贵州、广东、广西三省,利用电商平台销售。
  • 4. 重庆武隆“***酒”案(2024年)

    假酒团伙-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查扣“***”假酒8796瓶,包材85万件,犯罪团伙通过电话营销和虚假话术诱导消费者,成本仅10元/瓶,售价上千元。
  • 三、法律后果与消费者提示

    1. 刑事责任

  • 根据《刑法》第140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第213条(假冒注册商标罪),涉案金额超5万元即可入刑。例如,台州某案主犯因销售假酒1.3亿元被刑拘。
  • 若假酒致人伤亡,可能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最高可判***。
  • 2. 消费者防范建议

  • 渠道选择:通过官方或正规商超购买,警惕低价促销(如官网价格的4-5折)。
  • 识别“***酒”:凡宣称“***”“专供”“军供”的均为假酒。
  • 举报途径:发现假酒可拨打110或市场监管部门电话,如北京警方提示举报电话。
  • 四、执法与行业治理趋势

    公安机关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高频次执法,如北京“夏季治安整治”行动中全链条打击37处窝点,同时推动区块链溯源等技术应用。消费者需提高警惕,避免因“面子消费”落入陷阱。

    如需了解案件详情或举报线索,可参考公安部通报的典型案例或各地警方发布的信息。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