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酒药材的选择需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结合中医理论进行搭配。以下是一些常规泡酒药材及其功效分类,供参考使用:
一、补气养血类
1.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体质虚弱者适用)
2.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常与人参配伍)
4.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建议每日用量15-30g)
5. 龙眼肉:养血安神,补益心脾(失眠健忘者适用)
二、活血通络类
1. 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外伤瘀血适用)
2.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与当归比例为1:2为佳)
3. 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心血管养护常用)
4. 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孕妇禁用)
5. 鸡血藤:活血补血,舒筋活络(风湿痹痛适用)
三、强筋壮骨类
1.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需盐炙后使用)
2. 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怀牛膝为佳)
3. 骨碎补:补肾强骨,续伤止痛(跌打损伤适用)
4. 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需甘草水制去毒)
5. 鹿茸:壮肾阳,益精血(建议每日用量1-2g)
四、祛风除湿类
1. 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南五加为佳)
2. 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配羌活效果更佳)
3.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特效)
4. 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高血压者慎用)
5. 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需用宣木瓜)
五、注意事项
1. 基酒选择:建议50-60度纯粮白酒(高粱酒为佳),药材与酒比例1:8-1:10
2. 炮制要求:需先净制(去杂)、切制(切片/段)、部分需蒸制或炙制
3. 配伍禁忌:避免十八反配伍(如乌头反贝母),十九畏(如人参畏五灵脂)
4. 浸泡周期:滋补类30天为宜,祛风湿类可延长至90天
5. 服用剂量:每日15-30ml为宜,建议饭后服用
六、推荐基础方(仅供参考)
气血双补酒:人参15g + 黄芪30g + 当归20g + 枸杞50g + 黄精30g(配5L酒)
温馨提示:药酒属于药食同源范畴,使用前建议咨询中医师辨证体质。高血压、肝病患者及孕妇禁用,药材需从正规药店采购,注意辨别真伪(如防枸杞染色、人参拼接等伪劣品)。浸泡期间需避光储存,每隔3天摇晃容器促进有效成分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