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低度酒价格都便宜吗

在酒类市场的缤纷舞台上,低度酒常以“亲民”形象示人,但若将其简单贴上“廉价”标签,或许会错过这杯微醺世界的真实底色。如同一位身着素衣的调酒师,低度酒家族既有市井巷陌的烟火气,也藏着鎏金杯盏的精致美学,价格光谱从十几元的便利店常客延伸至数百元的礼盒珍品,每一滴酒液都在用不同的定价逻辑讲述自己的故事。

价格分层:从街边小馆到云端酒会

低度酒市场早已突破“气泡水加酒精”的初级阶段,呈现出鲜明的消费圈层特征。超市货架上,9.9元的果味预调酒与168元的梅见青梅酒比邻而居,前者用价格直球击中快消需求,后者则以陶罐包装和年份原浆酿造出轻奢质感。高端化趋势在2025年愈发明显,如RIO推出的***系列单瓶售价突破80元,采用稀有基酒与分子蒸馏技术,价格已是基础款的6倍。这种分层恰似酒液中的气泡,底层是平价产品托起的消费基数,上层则是品牌争夺价值高地的战场。

低度酒价格都便宜吗-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料成本:水果与粮食的博弈游戏

当一颗青梅从枝头跃入酒坛,它的身价便开始在供应链上翻滚。以梅见为代表的果酒品类,原料成本占比高达35%,2024年因极端天气导致的青梅减产,直接让某产区基酒采购价上涨22%。而采用茅台镇酱香基酒调配的茶酒产品,单是基酒成本已是普通米酒的8倍。更有品牌将燕窝、胶原蛋白等滋补元素融入酒体,这类“功能性低度酒”的原料成本较传统产品高出40%-60%。这些看不见的成本,最终在价签上化作具象的数字。

品牌溢价:故事比酒精更醉人

在低度酒的世界里,品牌叙事正在重构价格体系。江小白旗下的梅见系列,通过《中国青梅***》文化营销,将产品溢价空间拉升30%;某新锐品牌联名敦煌研究院推出的***款果酒,尽管酒精度仅有8%,却因艺术联名附加值使单价突破200元。这些品牌深谙Z世代的消费心理——他们愿意为“二十四节气酿造工艺”“非遗古法浸泡”等文化标签支付溢价,正如年轻消费者所言:“喝的不是酒精,是东方美学。”

渠道迷宫:从直播间到酒馆的加价之旅

同一瓶低度酒,在直播间秒杀价与精品超市货架上的身价可能相差50%。线上渠道虽省去中间商环节,但流量成本正在吞噬价格优势,某网红果酒2024年营销费用占比达45%,远超行业28%的平均水平。线下渠道更是暗藏玄机,海伦司小酒馆里38元的蜜桃起泡酒,出厂价其实不足10元,这中间的差价支付的是场景体验费——年轻人买的不是酒,而是微醺社交的空间特权。便利店冰柜里那些看似平价的罐装酒,实则每毫升单价可能是大包装产品的1.3倍。

低度酒价格都便宜吗-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我们放下“低度即平价”的刻板印象,会发现这个赛道正在上演精彩的价值跃迁。从田间地头的原料革命,到实验室里的风味创新,再到文化场域的叙事构建,低度酒的价格早已突破单纯的成本逻辑。未来市场或将呈现更极致的分化:一边是依托供应链优势的极致性价比产品,另一边则是融合文化、健康、艺术元素的高端化探索。消费者要做的,或许不是追问“是否便宜”,而是在万千酒瓶中,找到那杯与自己灵魂共振的微醺滋味。

低度酒价格都便宜吗-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