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中国白酒品评

中国白酒品评是一门结合感官体验与专业技艺的学问,需要从色、香、味、格(风格)四大维度综合分析。以下是对中国白酒品评的系统性解析:

一、品评步骤

1. 观色

中国白酒品评-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透明度:优质白酒应清澈透明,无悬浮物或浑浊现象。陈年老酒可能呈现微黄(如酱香型)。
  • 挂杯:轻摇酒杯,观察酒液沿杯壁流下的速度。挂杯明显(酒柱细密、缓慢下滑)通常表明酒体醇厚、酯类物质丰富。
  • 2. 闻香

  • 初嗅:轻闻酒液,捕捉第一印象的香气特征(如粮香、果香、窖香)。
  • 深嗅:稍倾斜酒杯,深吸辨别香气层次,注意是否有杂味(如糠味、焦苦)。
  • 空杯香:饮尽后闻空杯,优质酒的空杯香持久且纯净,酱香型甚至隔夜留香。
  • 3. 尝味

  • 入口:小啜0.5-2ml,让酒液铺满舌面,感受酸甜苦咸鲜的平衡。
  • 中段:酒液在口腔中滚动,体会酒体的丰满度、协调性(如浓香型的“绵甜”、酱香型的“醇厚”)。
  • 余味:咽下后关注回甘长短及喉咙***感。优质白酒余味悠长,无辛辣呛喉。
  • 4. 鉴格

    中国白酒品评-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综合色、香、味特点,判断是否符合该香型的典型风格(如清香型强调“清雅纯净”,浓香型注重“窖香浓郁”)。
  • 二、核心品评标准

    1.

  • 清澈透明为基准,陈年酱香允许微黄,其他香型若出现浑浊或异色可能为瑕疵。
  • 2.

  • 纯正性:无邪杂味(如泥腥味、霉味)。
  • 层次感:香气复杂且协调,如酱香酒的“前调酱香、中段焦糊香、尾调花果香”。
  • 持久性:空杯留香时间越长,品质越高。
  • 3.

    中国白酒品评-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协调度:酸甜苦辣融合自然,无单一味道突兀。
  • 酒体结构:高端酒往往“醇厚如油”,低度酒应避免“水感”。
  • ***性:优质酒入口柔顺,咽下后暖而不辣。
  • 4.

  • 需符合所属香型的国家标准(如GB/T 26760-2011对酱香型的规定),风格典型性越强,品质越高。
  • 三、主流香型特点

    1. 酱香型(茅台为代表)

  • 口感:醇厚细腻,焦香、酱香、花果香交织,空杯留香持久。
  • 工艺:高温制曲、九次蒸煮、八轮发酵。
  • 2. 浓香型(五粮液、泸州老窖)

  • 口感:窖香突出,绵甜爽净,带有粮香和酯类香气。
  • 工艺:泥窖固态发酵,强调“千年老窖万年糟”。
  • 3. 清香型(汾酒)

  • 口感:清香纯正,甘润爽冽,强调“一清到底”。
  • 工艺:地缸发酵,避免杂菌干扰。
  • 4. 米香型(桂林三花酒)

  • 口感:蜜香清雅,入口柔绵,略带甜味。
  • 工艺:小曲发酵,以大米为原料。
  • 5. 其他香型

  • 凤香型(西凤酒):清而不淡,浓而不艳,兼具清香与浓香特点。
  • 兼香型(白云边):酱浓协调,口感层次丰富。
  • 四、品评注意事项

    1. 环境与状态

  • 避免强光、异味干扰,品酒前禁食辛辣食物,保持口腔清新。
  • 专业品酒室温通常控制在20-25℃,湿度60-70%。
  • 2. 品酒顺序

  • 按香型清淡到浓郁排序:米香→清香→浓香→酱香→兼香。
  • 同一香型按酒精度由低到高品鉴。
  • 3. 工具选择

  • 使用郁金香型品酒杯(ISO标准杯),容量50ml,便于聚香。
  • 五、文化意义

    中国白酒品评不仅是技术,更承载着千年酿酒智慧。例如:

  • 地域性:赤水河流域的酱香、四川盆地的浓香,与当地水土、微生物群紧密相关。
  • 时间价值:酱香型酒的“五年出厂”传统,体现时间对风味的雕琢。
  • 社交属性:品评术语如“回味悠长”“窖香优雅”成为商务宴请中的文化语言。
  • 通过系统品评,不仅能鉴别酒质优劣,更能深入理解中国白酒“天人共酿”的哲学,感受“一滴酒,半部华夏史”的文化厚度。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