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为什么酱酒贵

1. 原料成本

  • 特殊高粱品种:酱酒的核心原料是贵州本地红缨子糯高粱,这种高粱颗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高(≥88%),能经受多次蒸煮和发酵,但产量低、种植成本高。
  • 出酒率低:传统酱酒工艺中,5斤高粱仅能酿出1斤酒(出酒率约20%),而普通白酒出酒率可达40%以上
  • 2. 生产工艺复杂且耗时

  • “12987”工艺:酱酒需经历“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流程繁琐且依赖人工经验。
  • 长期存储:新酿基酒需在陶坛中陈放3年以上,勾调后再储存1年,总周期至少5年。时间成本和仓储成本极高。
  • 高温工艺:堆积发酵温度达50℃以上,蒸馏接酒温度40℃以上,工艺控制难度大,能耗高。
  • 3. 产地稀缺性

  • 地域限制:核心产区仅限赤水河流域(如茅台镇15.03平方公里核心产区),独特的水质、气候、微生物群落无法***。
  • 产能瓶颈:受限于地理环境和工艺周期,优质酱酒年产量仅占中国白酒总产量的3%左右(2022年数据),供需失衡推高价格。
  • 4. 品牌溢价与收藏价值

  • 高端定位:茅台等品牌通过历史积淀和文化营销,树立了奢侈品形象,消费者愿意为品牌附加值买单。
  • 金融属性:酱酒具备“越陈越香”特性,年份酒溢价显著。例如,2010年生产的茅台酒当前市场价可达原价的5-10倍。
  • 投资需求:近年酱酒成为资产配置选项,资本炒作进一步加剧价格上涨。
  • 5. 政策与市场因素

  • 环保成本:2017年后贵州整治小酒厂,淘汰落后产能,合规企业需投入高额环保设施费用。
  • 渠道加价:经销商多层分销体系(如茅台的一级经销商利润率超100%)和囤货炒作导致终端价格虚高。
  • 6. 健康消费趋势

  • 低***特性:酱酒酸度高(乙酸、乳酸含量是其他香型的3-5倍)、醛类物质少,饮后不适感较低,迎合高端健康需求。
  • 风味复杂度:含1000多种风味物质(浓香型约400种),口感层次丰富,稀缺性强化了高价合理性。
  • 酱酒的高价是“稀缺资源+长周期工艺+品牌壁垒+资本运作”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本结构中,原料约占15%,生产储存占30%,渠道和品牌溢价占55%以上。尽管价格高昂,但消费者仍愿为品质、文化价值和投资潜力买单,形成独特的市场生态。

    为什么酱酒贵-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