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纯粮食酒为什么便宜一点

1. 原料成本可控

  • 粮食选择灵活:纯粮食酒的主要原料(如高粱、玉米、小麦等)价格相对低廉,尤其在小规模采购或产地直供的情况下,成本更低。部分酒厂可能选用价格较低的粮食品种,或利用碎米、陈化粮等降低成本。
  • 出酒率差异:不同香型的白酒出酒率不同。例如,清香型白酒的出酒率可高达40%-50%,而酱香型仅约20%-30%。出酒率高意味着单位成本更低,售价更具竞争力。
  • 2. 酿造工艺简化

  • 短周期发酵:部分低价纯粮酒采用短期发酵工艺(如麸曲清香型),生产周期仅1-3个月,降低了时间成本和仓储费用。相比之下,传统大曲酱香酒需1年以上生产周期,成本显著增加。
  • 设备与人工优化:小型酒厂可能使用标准化发酵设备,减少人工干预,或通过机械化生产降低人工成本。
  • 3. 规模效应与渠道压缩

  • 小规模低运营成本:地方小酒厂无需支付高昂的品牌推广费或渠道费用,甚至通过自产自销(如散装酒)减少中间环节,进一步压低价格。
  • 税收政策优惠:部分小酒厂可能享受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降低了整体成本。
  • 4. 市场竞争与定位策略

  • 差异化定价:低价纯粮酒通常定位中低端市场,主打性价比,通过薄利多销占领市场份额。例如,某些光瓶酒(如玻汾、红星二锅头)通过精简包装降低成本。
  • 区域化销售:本地酒厂省去长途运输和品牌溢价,价格更具优势。例如,农村自酿散装酒每斤价格可低至5-10元。
  • 5. 品质与成本的平衡

  • 风味简化:低价纯粮酒可能减少复杂工艺(如不进行长期窖藏或多次勾调),口感较为单一,适合大众消费。
  • 合规性差异:部分低价酒可能仅满足基础食品安全标准,省去了高端酒在风味层次、有害物质控制(如杂醇油)等方面的额外投入。
  • 需要注意的误区:

  • 低价≠劣质:部分低价纯粮酒确实符合国家标准(GB/T 10781),但需警惕以“纯粮”为噱头的勾兑酒(液态法或固液法)。消费者可通过产品标准号(如GB/T 10781为固态法)和配料表(仅含粮谷与水)鉴别。
  • 高价≠纯粮:高端酒的高价主要源于品牌溢价、稀缺性(如年份酒)或复杂工艺,而非单纯原料成本。例如,茅台酒的生产成本中粮食占比不足10%。
  • 低价纯粮酒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原料选择、工艺简化和渠道优化,在保证基础品质的前提下压缩成本。消费者在选购时需权衡价格与品质需求,优先选择正规渠道和明确标注“固态法”的产品。

    纯粮食酒为什么便宜一点-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