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固态酿酒法

固态酿酒法是中国传统白酒酿造的核心工艺,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复杂的微生物作用闻名,以下是关于固态酿酒法的详细介绍:

一、工艺定义

固态酿酒法指在原料蒸煮后,以固态形式进行糖化、发酵和蒸馏的工艺。原料(高粱、小麦等)不经过液态浸泡,直接通过固态发酵产生香味物质,与液态发酵法(如酒精生产)形成鲜明对比。

固态酿酒法-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核心工艺流程

1. 原料处理

  • 精选颗粒饱满的高粱、小麦等,粉碎至"梅花瓣"状(破而不碎)
  • 高粱需经"润粮"工序,用热水浸泡8-12小时
  • 2. 蒸煮糊化

  • 使用传统甑桶蒸煮1-2小时,达到"熟而不粘"的状态
  • 控制含水量在55-60%之间(手捏成团不滴水)
  • 3. 摊凉拌曲

    固态酿酒法-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采用"扬渣"工艺快速降温,避免杂菌污染
  • 按原料重量18-25%加入大曲(酱香型可达100%)
  • 温度分层控制:地温20-25℃,曲粉温度28-32℃
  • 4. 入窖发酵

  • 石窖(浓香)/泥窖(酱香)发酵,窖池深度2-4米
  • 分层装甑,顶部用窖泥密封
  • 发酵周期:
  • 酱香型:30天/轮次,8轮次发酵
  • 浓香型:60-90天
  • 清香型:28天
  • 5. 蒸馏取酒

  • 使用"花壶"蒸馏器,分段摘酒:
  • 酒头(≥75度):含醛类物质多,单独存放
  • 中段酒(60-70度):优质基酒
  • 酒尾(≤50度):富含高级脂肪酸
  • 三、关键微生物体系

    1. 三大菌群

    固态酿酒法-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霉菌(根霉、曲霉):产糖化酶
  • 酵母菌(酿酒酵母、产酯酵母):酒精及酯类合成
  • 细菌(乳酸菌、醋酸菌):酸类物质生成
  • 2. 地域特征

  • 茅台镇空气中含200多种酿酒微生物
  • 老窖池窖泥含超过600种微生物菌群
  • 四、品质控制要点

    1. 温度管理

  • 入窖温度:酱香型37-40℃,浓香型18-22℃
  • 发酵顶温控制:酱香型可达60-65℃
  • 2. 酸度调控

  • 最佳pH值范围:3.5-4.5
  • 总酸含量:酱香型≥1.5g/L,浓香型0.6-1.3g/L
  • 五、现代工艺改进

    1. 机械强化

  • 自动翻醅机替代人工翻糟
  • 红外线在线监测发酵温度
  • 2. 菌种优化

  • 已分离出34株茅台特征菌种
  • 人工老窖技术缩短窖池成熟周期
  • 六、经济指标对比

    | 指标 | 固态法 | 液态法 |

    |--|-|-|

    | 出酒率 | 35-40% | 50-55% |

    | 生产周期 | 3-5年 | 7-15天 |

    | 吨酒耗粮 | 2.5-3吨 | 1.8-2吨 |

    | 酯类物质含量 | 3000mg/L↑ | 500mg/L↓ |

    这种工艺虽然生产效率较低,但能产生吡嗪类、四甲基吡嗪等特有物质,形成"窖香浓郁、回味悠长"的典型风格。2015年新国标明确规定,固态法白酒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身发酵物质,保证了传统工艺的纯正性。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