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低度酒是勾兑的 高度酒不是

关于“低度酒是勾兑的,高度酒不是”的说法,实际上存在误解。白酒的生产工艺中,“勾兑”是一个中性技术术语,指通过调配不同基酒或调味酒来统一风味的必要环节。低度酒和高度酒的生产均可能涉及勾兑,但两者的工艺目标和技术难度不同。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对“勾兑”的正确理解

1. 勾兑的定义

低度酒是勾兑的 高度酒不是-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勾兑是白酒生产中的标准工艺,指将不同年份、风味、轮次的原酒按比例混合,以达到统一风格和口感的过程。无论是高度酒还是低度酒,勾兑都是必经步骤。

  • 高度酒:需要勾兑不同轮次的基酒(如酱香型酒的七轮次勾调)以平衡风味。
  • 低度酒:在降度后需勾兑调味酒以弥补香气损失,保持“低而不淡”的特点。
  • 2. 勾兑≠酒精勾兑

    公众常将“勾兑”误解为“酒精勾兑”(即用食用酒精、香精等调制的液态法白酒)。实际上,传统勾兑仅指纯粮固态发酵酒的调配,而新工艺勾兑酒需明确标注成分。

    低度酒是勾兑的 高度酒不是-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低度酒与高度酒的工艺差异

    1. 低度酒的生产更复杂

  • 降度处理:低度酒需通过加水(加浆)降低酒精度,但直接加水会导致酒体浑浊,需采用冷冻过滤、活性炭吸附等技术去除杂质。
  • 调香调味:降度后酒体风味变淡,需添加调味酒或香料以恢复香气,工艺难度高于高度酒。
  • 2. 高度酒同样需要勾兑

  • 高度酒(如53度酱香酒)在蒸馏后需勾兑不同轮次的原酒,例如茅台酒的“以酒勾酒”工艺。
  • 即使是原浆酒,出厂前仍需勾兑以平衡口感,并非直接罐装。
  • 三、常见误解的根源

    1. 混淆“勾兑”与“降度”

    低度酒是勾兑的 高度酒不是-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低度酒因需加水降度而被误认为“勾兑水”,但实际上降度仅是工艺的一部分,后续还需复杂的勾调。

    2. 市场宣传误导

    部分厂商为推广高度酒,刻意强调“低度酒=勾兑酒”,忽视传统勾兑工艺的普遍性。

    3. 口感差异的归因

    低度酒因风味较淡易被误认为“掺水勾兑”,而高度酒的浓烈口感常被等同于“纯粮酿造”,但两者均可为纯粮酒。

    四、科学结论

  • 低度酒和高度酒均需勾兑,但工艺侧重点不同:低度酒需处理降度后的风味平衡,高度酒需调配不同基酒的层次感。
  • 品质与度数无关:优质低度酒(如39度五粮液)和劣质高度酒均存在,关键在于原料和工艺。
  • 收藏建议:高度酒因酯类物质稳定更适合长期储存,低度酒易水解导致风味变淡。
  • “低度酒是勾兑的,高度酒不是”这一说法不准确。勾兑是白酒生产的必要工艺,而低度酒的降度过程虽复杂,但本质仍是传统勾兑技术的延伸。消费者应关注产品标注的酿造工艺(固态法、液态法)而非单纯以度数判断品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