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食药监等部门开展突击行动,成功捣毁3处假酒制售窝点,查获假冒知名品牌白酒2000余箱,涉案金额超500万元。此次行动不仅揭开了假酒产业链的隐秘面纱,更以雷霆之势向公众传递出"舌尖安全不容侵犯"的坚定信号。
行动背景:暗流涌动的假酒隐患
近年来,假酒案件呈现"线上引流、线下隐蔽生产"的特点。不法分子通过直播平台以"***酒""年份窖藏"为噱头引流,实际在城乡结合部租赁民房灌装劣质酒精,用工业香精勾兑出刺鼻的"茅台风味"。这些假酒轻则引发头痛呕吐,重则导致甲醇中毒失明,成为潜伏在餐桌旁的"定时"。
技术突破:智慧监管锁定证据链
本次行动中,执法人员创新使用"光谱快检+区块链溯源"双剑合璧。便携式近红外检测仪5分钟即可识别酒体成分异常,区块链技术则完整记录假酒包装材料采购、物流信息等电子证据。在某个窝点的账本中,执法人员发现其灌装设备竟能"日产千瓶",暴露出规模化犯罪特征。
跨区协作:织密省际联防网络
假酒产业链往往涉及多省分工,某案件显示:包材来自浙江、基酒采购自四川、销售网络覆盖长三角。为此,九省市建立"线索互推、证据互认"机制,在本次行动中,浙江某县市场监管部门根据包装箱上的特殊油墨痕迹,反向追踪到本地印刷厂,实现了全链条打击。
消费者教育:识破伪装的五感法则
执法人员现场演示辨别技巧:真酒瓶盖内壁有激光防伪,假酒常以贴纸冒充;摇晃酒瓶时,真酒酒花绵密如珍珠链,假酒则快速消散。更值得注意的是,某款假酒外包装竟比正品多出"特级"二字,这种"画蛇添足"的造假手法成为重要识别特征。
长效机制:构建社会共治生态
案件告破不是终点,某地试点"吹哨人制度",对酒类从业人员举报查实的最高奖励20万元。同时要求餐饮单位安装"酒水溯源终端",顾客扫码即可查看检测报告。这些措施如同给酒瓶装上"电子身份证",让假酒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筑牢防线,让每一滴酒都经得起考验
从突击检查到智慧监管,从单兵作战到全民共治,这场假酒战彰显着守护民生底线的决心。当市场监管部门化身"鉴酒师",当每个消费者成为"监督员",那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假酒作坊终将失去生存土壤。毕竟,真正的美酒应该承载匠心,而非吞噬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