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的分类方法多样,主要依据原料、生产工艺、香型、糖化发酵剂、酒精度等不同维度进行划分。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型方法:
一、按香型分类(最主流的分型方法)
中国白酒的香型体系源于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目前国家标准共确立12种香型:
1. 四大基础香型:
2. 其他衍生香型:
二、按生产工艺分类
1. 固态法白酒:传统工艺,全程固态发酵,不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身发酵物质,代表如茅台、五粮液。
2. 液态法白酒:以液态发酵基酒(如食用酒精)勾调而成,需符合粮谷原料标准,成本较低。
3. 固液法白酒:固态基酒与液态基酒混合勾调,如部分低端光瓶酒。
4. 配制酒(调香白酒):使用非粮谷酒精或食品添加剂调制的酒,2022年新国标后不再归类为“白酒”。
三、按糖化发酵剂分类
1. 大曲酒:以大麦、小麦、豌豆制曲,发酵周期长,酒质醇厚(如茅台、泸州老窖)。
2. 小曲酒:以米糠、米粉制曲,半固态发酵,口感清爽(如三花酒、玉冰烧)。
3. 麸曲酒:以麸皮为培养基,发酵时间短,产量大(如部分二锅头)。
4. 混合曲酒:多种曲结合使用,例如董酒的大曲与小曲并用。
四、按原料分类
1. 单一粮谷:如高粱(茅台)、大米(三花酒)、小麦(部分清香型酒)。
2. 多粮混合:如五粮液采用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原料,风味更复杂。
3. 非粮谷原料排除:新国标规定,使用薯类、糖类等非粮谷原料的酒需标注为配制酒。
五、按酒精度分类
1. 高度白酒:酒精度41%vol以上,如传统茅台(53%vol)。
2. 低度白酒:酒精度38%vol以下,通过降度工艺生产,如部分光瓶酒。
六、其他分类
白酒的分型方法既体现了传统工艺的多样性(如香型、糖化发酵剂),也反映了现代标准化的规范(如新国标对原料和生产工艺的限定)。消费者可通过产品标签的执行标准号(如GB/T 26760为酱香型)和配料表快速判断白酒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