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坤沙酒生产工艺有哪些特点

1. 原料讲究:红缨子糯高粱

  • 完整颗粒:坤沙(“坤”即完整,“沙”指高粱)要求使用本地红缨子高粱,颗粒小、皮厚、耐蒸煮,支链淀粉含量高,能经受多轮次发酵
  • 严格配比:高粱与酒曲的比例约为1:1,用曲量大,发酵更充分,成本也更高。
  • 2. “12987”工艺体系

  • 1年周期:从投料到成品酒基酒完成需1年,再经3年以上窖藏及勾调,5年方出厂。
  • 2次投料:分“下沙”(首次投料)和“糙沙”(第二次投料),确保全年发酵原料充足。
  • 9次蒸煮:高粱经反复蒸煮,逐步糊化并释放香气。
  • 8次发酵:每轮蒸煮后加曲堆积发酵,促进微生物代谢生成风味物质。
  • 7次取酒:每次蒸煮后取酒,各轮次酒风味不同(如1-2轮酸涩、3-5轮醇厚、6-7轮焦香),勾调时融合层次感。
  • 3. “三高”工艺

  • 高温制曲(60-65℃):培养耐高温微生物,形成酱香前体物质。
  • 高温堆积发酵(50℃左右):开放式堆积促进酵母和细菌繁殖,生成香气成分。
  • 高温馏酒(接酒温度40℃+):挥发低沸点杂质,保留高沸点酯类,酒体更醇厚。
  • 4. 回沙工艺与窖藏

  • 回沙操作:蒸煮后的酒醅摊凉拌曲,重新入窖发酵,循环利用原料。
  • 陶坛陈酿:基酒储存于陶坛中,经3年以上自然老熟,酒体柔和,香味协调。
  • 5. 传统勾调技艺

  • 以酒勾酒:不添加香料,仅用不同轮次、年份的基酒勾调,突出自然风味。
  • 口感平衡:调和酱香、窖底香、醇甜香三种典型体,形成复杂层次。
  • 6. 出酒率低,成本高昂

  • 低出酒率:坤沙工艺出酒率仅约20%,远低于碎沙(出酒率50%+),但酒质更优。
  • 高时间成本:5年以上生产周期,资金占用大,稀缺性显著。
  • 对比其他工艺(碎沙/翻沙/窜香)

  • 碎沙酒:高粱破碎后发酵,周期短、出酒率高,但风味单一。
  • 翻沙酒:用坤沙酒醅加新料再发酵,品质次之。
  • 窜香酒:酒精串蒸酒醅,成本最低,酒质较差。
  • 总结

    坤沙酒工艺以“慢工出细活”为核心,通过原料严选、高温制曲、多轮次发酵与取酒、长期窖藏等工序,塑造了酱香突出、幽雅细腻、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其复杂性和时间成本决定了高端定位,成为酱香型白酒的品质标杆。

    坤沙酒生产工艺有哪些特点-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