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浓香型白酒的描述及品评技巧论文怎么写

以下是关于撰写浓香型白酒描述及品评技巧论文的框架建议和内容要点。您可以根据实际研究深度进行调整和补充:

浓香型白酒的描述及品评技巧研究

浓香型白酒的描述及品评技巧论文怎么写-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摘要

概述浓香型白酒的历史渊源、工艺特点、风味特征,以及品评的科学方法与文化意义,强调其在白酒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一、引言

1. 研究背景

浓香型白酒的描述及品评技巧论文怎么写-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浓香型白酒的市场占比(中国白酒消费量约70%)、代表品牌(五粮液、泸州老窖等)。
  • 品评技术对品质控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 2. 研究目的

  • 系统梳理浓香型白酒的工艺与风味特征,探讨科学品评方法。
  • 二、浓香型白酒的核心特征

    (一)工艺特征

    1. 原料与发酵

  • 多粮配比(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与单粮工艺差异。
  • 泥窖固态发酵(窖泥微生物对风味的影响)。
  • 2. 工艺特色

    浓香型白酒的描述及品评技巧论文怎么写-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混蒸续糟""万年糟"工艺解析。
  • 蒸馏、贮存周期对酒体老熟的作用。
  • (二)感官特征

    1. 典型风格

  • 香气:窖香浓郁、粮香、陈香、花果香的复合香气。
  • 口感:绵甜甘冽、香味协调、余味悠长。
  • 2. 理化指标

  • 酯类物质(己酸乙酯为主)含量与感官表现的关系。
  • 三、浓香型白酒的品评方法

    (一)品评前的准备

    1. 环境要求:无杂味、光线柔和、室温20-25℃。

    2. 工具选择:郁金香型品酒杯(GB/T 10345标准)。

    (二)品评四维度

    1. 视觉评价

  • 观察酒体色泽(无色透明或微黄)、挂杯现象(甘油和酯类含量)。
  • 2. 嗅觉评价

  • 初闻(轻摇杯体辨识主体香)→ 深嗅(捕捉窖香、粮香层次)。
  • 常见缺陷识别:泥腥味(窖泥老化)、杂醇油刺鼻感。
  • 3. 味觉评价

  • 入口阶段:甜感与绵柔度
  • 中段:酸、涩、苦的平衡性
  • 余味:回甘持久性与***性残留
  • 4. 触觉评价

  • 酒体丰满度(粘度)、热感(酒精***)控制。
  • (三)品评术语示例

  • 正向描述:窖香优雅、陈味突出、醇厚协调
  • 负面描述:香气寡淡、后味短促、刺喉感
  • 四、品评实践案例分析

    1. 典型酒样对比

  • 对比五粮液、剑南春、古井贡酒的香气层次差异(实验数据支撑)。
  • 2. 消费市场趋势

  • 年轻群体对"低度化""柔和化"浓香产品的偏好(引用行业报告数据)。
  • 五、结论与展望

    1. 总结浓香型白酒的工艺独特性与品鉴科学体系。

    2. 提出工艺创新方向(如智能化控温发酵)、品评技术改进建议(结合气相色谱等现代检测手段)。

    参考文献

    1. 行业标准:GB/T 10781.1《浓香型白酒》

    2. 权威著作:

  • 李大和《中国白酒品评技术》
  • 徐占成《酒体风味设计学》
  • 3. 学术论文:知网、万方近年核心期刊研究

    写作建议

    1. 数据支撑:引用国家统计局白酒产量数据、CN10排排榜市场占比分析。

    2. 实地调研:走访酒厂记录工艺细节(如窖泥培养周期)。

    3. 图表辅助:添加香气图、品评记录表等可视化工具。

    希望以上框架能为您提供清晰的写作思路,如需进一步细化某部分内容,可告知具体章节进行深入探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