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有甜味怎么回事儿

一、原料与发酵过程中的糖分残留

1. 淀粉含量高的原料

大米、糯米、玉米等原料富含淀粉,发酵时部分淀粉会转化为葡萄糖、麦芽糖等可溶性糖。若发酵不完全(如温度控制不当或时间不足),未被酵母转化的糖分残留在酒体中,带来甜味。例如,米香型白酒(如桂林三花酒)常以大米为原料,甜感较明显。

白酒有甜味怎么回事儿-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酒曲类型影响

小曲(如米曲)发酵的代谢产物中可能保留更多糖类物质,而大曲(如高温曲)则更侧重产香,糖分残留较少。

二、蒸馏工艺的差异

  • 分段取酒:蒸馏时分为酒头、酒心和酒尾。酒心(中段酒)杂质少且富含酯类、多元醇等物质,可能带有柔和甜味;而酒头(醛类多)辛辣,酒尾(酸类多)苦涩。
  • 三、陈酿与老熟过程

    1. 酯化反应

    白酒有甜味怎么回事儿-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长期陶坛储存时,醇类与酸类缓慢酯化生成芳香酯(如乙酸乙酯),同时酒精分子与水结合,口感更醇厚,甜味可能被放大。

    2. 金属离子作用

    陶坛中的铁、钙等金属离子微量溶解,可能增强甜味感知(如铁离子与酒中成分结合产生回甘)。

    四、勾调工艺的平衡

  • 风味调配:通过加入少量含糖基酒(如发酵周期长的酒醅)或调整酸酯比例,使甜味与其他风味(辣、苦)平衡。但需注意,国家标准(GB/T 10781)规定固态法白酒不得添加糖分,甜味应自然形成。
  • 五、感官错觉的干扰

  • 香气联想:白酒中果香(如己酸乙酯)、蜜香(苯乙醇)等挥发性物质会引发嗅觉上的“甜感”,而实际味觉可能以辣、苦为主。例如,浓香型白酒的窖香可能让人误判甜味存在。
  • 注意事项:警惕异常甜味

    若甜味过于突兀或伴随异味(如酸馊、刺喉),可能是以下问题:

    1. 违规添加糖分:液态法白酒(GB/T 20821)或固液法白酒(GB/T 20822)可能添加糖类改善口感。

    2. 杂菌污染:发酵过程中感染产糖微生物(如乳酸菌过量),导致口感失衡。

    建议选择标有“GB/T 10781”(纯粮固态发酵)的正规产品,避免购买低价勾兑酒。

    白酒的甜味是自然工艺与感官体验的综合结果,轻微的甜味通常为品质特征,但需理性辨别是否属于正常范畴。优质白酒的甜味应细腻协调,与辛辣、醇厚等口感平衡,形成层次丰富的风味。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