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酿糯米酒的酒精度通常不高,具体取决于发酵时间和工艺,一般在1%至15%之间波动。以下是影响酒精度的关键因素及详细说明:
1. 典型酒精度范围
传统甜酒酿(如醪糟)通常在糖化完成后即饮用,此时酒精度较低,约1%-3%,口感偏甜。
若持续发酵(如制作黄酒或更高酒精度的米酒),酒精度可提升至10%-15%,但需控制条件以避免变质。
2. 影响酒精度的关键因素
时间越长,酵母将糖分转化为酒精越充分,但需注意酵母的耐酒精极限(通常不超过18%)。
普通甜酒曲的酵母耐酒精能力较弱(约8%-12%),而专用黄酒曲或白酒曲可能支持更高酒精度。
最佳发酵温度为25-30℃,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杂菌污染,过低则延缓发酵。
糯米的淀粉充分糖化后,理论上可产更高酒精度,但需确保酵母活性足够。
3. 如何调整酒精度?
4. 注意事项
自酿糯米酒的酒精度可控范围较广,若追求类似市售米酒(约8%-15%),需延长发酵并选用合适酒曲。家庭酿造建议从小批量试验开始,逐步掌握发酵条件,确保风味与安全性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