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在商标注册哪一类

每一瓶白酒想要在市场中拥有姓名,都必须先通过商标注册获得合法"身份证"。根据《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分类),白酒所属的核心类别是第33类——酒精饮料(啤酒除外)。这一分类如同白酒的基因编码,决定了它在法律保护体系中的身份定位,也为其品牌发展奠定了基石。

国际分类与国内法规的衔接

全球通用的尼斯分类体系中,第33类专门容纳各类烈性酒。中国作为该体系的缔约国,在《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中延续了这一标准。这种国际接轨的分类方式,既保证了跨国酒企的商标权益,也为本土白酒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制度保障。贵州茅台、五粮液等知名酒企的国际商标布局,正是基于这一分类体系展开。

白酒在商标注册哪一类-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核心类别的边界划定

第33类包含的"含酒精饮料"范畴具有明确界限。白酒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酒精含量超过0.5%且非医用属性。这种界定有效区隔了药酒(属于第5类)和低度果酒(可能归入第32类)。例如,某品牌推出的10度糯米酒就曾因酒精含量问题,需要重新评估分类归属。

配套类别的战略布局

成熟的酒企不会止步于单一类别注册。酒瓶设计(第9类测量仪器)、包装盒(第16类纸制品)、品鉴服务(第43类餐饮服务)等衍生类别都需要同步保护。泸州老窖曾因忽视第21类酒具注册,遭遇仿制酒壶侵权***,这警示着全品类保护的重要性。

地理标志的特殊身份

对于汾酒、西凤酒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重要补充。这类注册需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特定材料,证明产品与产地的独特关联。2023年"赤水河酱香酒"地理标志的成功注册,使其获得了超越普通商标的保护强度。

白酒在商标注册哪一类-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兴品类的分类挑战

随着预调鸡尾酒、酒精气泡水等创新产品的出现,分类界限开始模糊。某品牌推出的"白酒风味苏打水"就曾引发第32类与第33类的归属争议。企业需要提前与代理机构沟通产品配方、销售场景等细节,避免因分类错误导致注册失败。

防御注册的护城河构建

头部酒企通常会进行跨类防御注册,将核心商标延伸至第35类广告销售、第40类酿酒加工等关联领域。这种"商标矩阵"布局,既能防止他人在相关领域抢注,也为未来业务拓展预留空间。郎酒集团持有的"青花郎"商标就覆盖了12个不同类别。

白酒的商标分类既是法律层面的技术命题,更是品牌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从基础的核心类别注册到立体化的商标体系构建,每个决策都影响着品牌的生命力。在消费升级与全球化竞争的双重背景下,精准的商标分类策略不仅关乎法律合规,更是企业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的关键。如同陈年佳酿需要精心窖藏,品牌价值更需要通过科学的商标管理来沉淀与升华。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