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 香气

白酒香气是其品质与风格的核心体现,由多种化学成分和酿造工艺共同塑造。以下从香气的来源、香型分类、香气与香型的关系及品鉴方法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香气的来源

白酒的香气来源于酿造过程中产生的复杂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以下五类物质:

白酒 香气-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酸类(如乙酸、乳酸):赋予酒体酸香,浓香型白酒中含量较高,而清香型含量较低。

2. 酯类(如乙酸乙酯、己酸乙酯):是白酒香气的主体成分,例如浓香型的窖香主要来自己酸乙酯,清香型的清雅香气则源于乙酸乙酯。

3. 醇类(如异戊醇):除乙醇外,高级醇可增强酒体的醇厚感,药香型白酒中尤为突出。

白酒 香气-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 醛酮类(如乙缩醛):在酱香型酒中含量较高,赋予持久的香气和稳定性。

5. 芳香族化合物:微量存在但呈香效果显著,如酚类物质带来花香或果香。

香气的形成还与原料(如高粱的支链淀粉增加芳香)、发酵工艺(温度和时间影响代谢产物)、蒸馏技术(保留挥发性物质)及陈酿(醇类氧化为醛类)密切相关。

白酒 香气-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香型分类与典型香气

中国白酒根据主导香气成分和工艺差异分为12大香型,主要香型及特点如下:

1. 酱香型(茅台、郎酒):以丁酸乙酯为主导,香气幽雅,带有焦香和糊香,空杯留香持久。

2. 浓香型(五粮液、泸州老窖):以己酸乙酯为核心,窖香浓郁,层次丰富。

3. 清香型(汾酒):以乙酸乙酯为主,香气纯正清爽,入口绵甜。

4. 米香型(桂林三花酒):以乳酸乙酯为特色,蜜香清雅,口感柔和。

5. 兼香型(口子窖):融合酱香与浓香,香气馥郁,口感协调。

6. 凤香型(西凤酒):兼具清香与浓香特点,醇厚甘润。

7. 药香型(董酒):含中药材香气,兼具大曲酒的浓郁与小曲酒的柔绵。

8. 老白干香型(衡水老白干):酒香清雅,入口甘冽挺拔。

其他如芝麻香型(景芝白干)、豉香型(玉冰烧)、馥郁香型(酒鬼酒)等也各具特色。

三、香气与香型的关系

1. 香型由香气主导成分决定:例如浓香型的己酸乙酯含量高,酱香型则以丁酸乙酯为主。

2. 同一香气可跨香型存在:如清香型和特香型均带有清香,但比例不同。

3. 正常与异常香气:正常香气应与香型匹配(如浓香型需窖香浓郁),若出现焦臭、霉味等则为异常,可能因工艺缺陷或储存不当导致。

四、品鉴方法与香气感知

品鉴白酒需通过视觉、嗅觉、味觉三步骤:

1. 视觉:观察酒液透明度与挂杯现象,优质酒清澈微黄,挂杯明显。

2. 嗅觉

  • 头香(初嗅):低沸点香气,如水果香。
  • 主体香(中段):如浓香型的窖香。
  • 尾香(空杯):高沸点物质留香,如酱香型的持久焦香。
  • 3. 味觉:入口后感受香气与口感的协调性,如酱香型“前浓、中清、后酱”的层次感。

    白酒的香气是原料、工艺、储存共同作用的产物,不同香型通过核心香气成分的比例差异形成独特风格。品鉴时需综合感官体验,区分正常与异常香气,并理解香型与香气的内在关联。例如,陈香可细分为窖陈(老窖底泥香)、酱陈(类似酱油香)等,需结合具体香型判断。对于消费者而言,多尝试不同香型可更全面地感受白酒的魅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