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棉柔型白酒生产工艺特点

绵柔型白酒的生产工艺特点主要体现在原料选择、发酵工艺、酿造技术及储存方式等多个环节,结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形成独特的“绵柔”风格。以下是其核心工艺特点的归纳:

一、多粮配比与原料处理

1. 多粮复合配方

棉柔型白酒生产工艺特点-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绵柔型白酒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等多种粮食为原料,通过科学配比实现风味互补。例如,洋河的原料配比为高粱45%、大米20%、糯米18%、小麦9%、玉米8%。玉米的甜、糯米的绵、小麦的满等特性融合,形成“甜、绵、满、净、香”的复合风味。

2. 整粒原料与清蒸工艺

除玉米需粉碎外,其他原料多采用整粒形式,以保持酒醅的“骨力”;清蒸可去除杂味,同时促进淀粉糊化,提升醇甜物质生成。

棉柔型白酒生产工艺特点-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三低”发酵工艺

1. 低温入窖(20-30℃)

低温延缓发酵速度,促进微量香味物质生成,减少酒质粗糙感。

2. 低温发酵(前缓、中挺、后缓落)

棉柔型白酒生产工艺特点-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遵循低温缓慢发酵规律,促进小分子物质和健康活性成分的形成,发酵周期约60天,增加己酸乙酯等主体香气物质的积累。

3. 低温馏酒(接酒温度冬季≤18℃,夏季≤26℃)

低温蒸馏减少***性物质,保留香味成分,通过“掐头去尾”进一步提纯酒体。

三、制曲与糖化工艺

1. 高温制曲

制曲温度达60-63℃,发酵40天后储存3-6个月,促进菌种纯化和酸度降低,赋予酒体特有曲香。

2. 培菌糖化技术

加入培菌酶制剂,促进微生物繁殖,生成吡嗪类、杂环类等前体香味物质,提升酒质绵柔度。

四、老窖泥与长期发酵

1. 泥池老窖发酵

窖泥富含梭状芽孢杆菌等微生物,促进己酸乙酯(主体香味物质)的合成,窖龄越长,酒体越醇厚。

2. 延长发酵周期

发酵周期达60-70天,压窖期延长以稳定夏季高温下的基酒质量,增加酯类物质种类和含量。

五、勾调与陶坛陈储

1. 多味勾调技术

以不同年份、等级的基酒与调味酒勾兑,平衡香气与口感,突出绵柔风格。

2. 陶坛长期贮存

基酒需在陶坛中陈化3年以上,利用陶坛的透气性促进氧化与老熟,地下酒窖的恒温恒湿环境进一步优化酒体绵软度。

六、特色工艺归纳

洋河等企业总结的“一奇、二低、三长、四多、五准、六适、七法、八要、九绵柔”法则,涵盖环境、工艺、品控等多维度:

  • 二低:低温入窖、低温馏酒;
  • 三长:老窖窖龄长(百年窖池)、发酵周期长(60天以上)、贮存时间长(3-6年);
  • 四多:多粮投料、多工艺结合、多轮底发酵、多味勾调。
  • 绵柔型白酒通过多粮协同、低温慢酿、老窖发酵及长期陈储等工艺,实现了酒体的“绵长”与“柔和”,兼具香气优雅、入口顺滑、饮后舒适的特点。其工艺创新既传承了传统固态发酵的精髓,又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如酶制剂应用和智能化储酒管理,成为白酒工艺现代化的典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