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LOG

白酒放了20年,量减少了是怎么回事

1. 酒精挥发(核心原因)

  • 酒精(乙醇)具有强挥发性,即使密封保存,长期存放仍可能通过微小孔隙缓慢蒸发。若容器密封性不足(如瓶盖老化、软木塞收缩),挥发速度会加快。
  • 玻璃瓶 vs 陶坛:玻璃瓶密封性较好,挥发较慢;陶坛因材质多孔,透气性更强,可能导致更明显的液量损失。
  • 2. 环境因素影响

  • 温度波动:高温或温差过大会加速酒精分子运动,增加挥发速度。热胀冷缩也可能导致瓶内压力变化,促使蒸气逸出。
  • 湿度控制:干燥环境易使软木塞收缩,降低密封性;湿度过高可能腐蚀瓶盖金属部件(如铁质瓶盖生锈)。
  • 3. 物理性泄漏

  • 瓶体或封口材料老化(如橡胶圈硬化、蜡封开裂)可能导致缓慢渗漏,尤其在长期静置未移动的情况下,液体可能从缝隙渗出。
  • 4. 化学反应(次要影响)

  • 酯化、水解等陈化反应会改变酒体成分,但此类化学变化通常不影响液量。若酒液颜色明显变深或出现沉淀,可能与化学反应有关,但体积减少仍需归因于物理挥发或泄漏。
  • 应对建议

  • 检查密封性:若酒瓶未开封,观察瓶口是否有结晶或残留物(挥发的酒精可能留下痕迹);若为陶坛储存,可检查表面是否潮湿(持续挥发的迹象)。
  • 储存优化:将酒存放在阴凉恒温(15-20℃)、湿度60-70%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定期检查容器密封状态,必要时用保鲜膜加固瓶口。
  • 价值评估:液量减少可能导致酒体香气变淡,但部分老酒因陈化风味更醇厚,仍具收藏价值。若挥发严重(如剩半瓶以下),建议尽快饮用。
  • 例如:一瓶53度的酱香型白酒若用原厂玻璃瓶密封保存,20年后液位下降约1-2cm属正常现象;若用陶坛存放且环境干燥,液量可能减少10%以上。若发现酒味明显变淡,可能是酒精过度挥发的信号。

    白酒放了20年,量减少了是怎么回事-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