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存在的风险
1. 浓度下降
乙醇具有挥发性,开封后或储存不当(如高温、未密封)会导致浓度降低。当浓度低于70%时,杀菌效果显著减弱,无法有效灭活病毒和细菌。
2. 微生物污染风险
长期存放或反复开盖可能导致酒精被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失去无菌性。若用于伤口消毒,存在感染风险。
3. 化学稳定性
乙醇本身化学性质稳定,但若添加了稳定剂或辅料(如甘油),过期后辅料可能分解,影响使用安全。
二、使用建议
禁止使用过期酒精。浓度不足或污染风险可能导致消毒失败,违反医疗安全规范。
若酒精未明显挥发(液体量未减少、气味浓烈),可临时用于擦拭手机、门把手等非生命体表面,但效果可能打折。
通过比重计测量乙醇浓度(75%乙醇密度约0.86 g/cm³),或进行简易燃烧测试(浓度足够的酒精可被点燃且火焰稳定)。
三、安理
过期酒精属易燃危废,应少量稀释后倒入下水道,或密封后标注“废弃酒精”交由专业机构处理,避免焚烧或随意倾倒。
临时急需时可煮沸器械(≥100℃维持15分钟)或使用未过期的碘伏、84消毒液(按比例稀释)替代。
优先遵循“过期即弃用”原则,尤其涉及人体消毒时。储存未开封酒精应避光密封,温度<30℃,可延长有效期至标注期限后1-2年(非官方建议,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