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刷抖音,一条白酒广告突然弹出:主播高举酒瓶,高喊着「窖藏十年」「纯粮酿造」「秒杀价99元六瓶」。评论区热火朝天,有人直呼「超值」,也有人质疑「这么便宜能喝吗?」——抖音上的酒,到底是真金还是泡沫?
平台生态复杂
抖音作为内容与商业的混合体,天然带有「鱼龙混杂」的属性。酒类商家分为两类:一是品牌官方旗舰店,通常有严格质检和授权背书;二是中小商家或个体户,主打低价吸引流量。后者往往通过「故事营销」包装产品,例如虚构「祖传配方」或「酒厂倒闭***」,利用用户对低价敏感的心理快速成交。平台虽对资质有审核,但海量商品难免漏网之鱼。
商家套路揭秘
低价酒的核心套路是「成本压缩」。一些商家使用食用酒精勾兑香精,冒充纯粮酒;包装标注「十年陈酿」,实际窖藏不足一年;甚至通过PS修改产品检测报告。更隐蔽的是「蹭名酒流量」:将产品命名为「茅香型」「五粮液同源」,实际与名酒毫无关联。消费者稍不留神,就会为「文字游戏」买单。
消费者反馈两极
抖音酒类评论区常现「两极分化」。部分用户晒图称赞「物美价廉」,但差评也屡见不鲜:有人反映「酒体浑浊」「喝完头疼」,还有人发现「扫码价999元」的标签实为虚标,实际市场价不足百元。值得注意的是,低价酒的目标群体多为三四线城市中老年用户,他们对价格敏感,却缺乏鉴别能力,容易成为「套路酒」的重灾区。
监管措施升级
面对乱象,抖音近年来加强管控。例如要求酒类商家上传《食品经营许可证》,对直播话术设置敏感词过滤(如禁止宣称「治疗功效」),并上线「假一赔四」等售后保障。但技术手段仍有局限,例如「打擦边球」的方言带货、私域导流交易等行为,仍难以完全杜绝。
理性消费指南
买酒如交友,需「听其言,观其行」。消费者可参考以下方法避坑:一看店铺评分与经营时长,新店低分慎选;二查产品标准号,液态法白酒(GB/T 20821)多为酒精勾兑;三试小额下单,收到货后查验防伪码与酒体状态。警惕「全网最低价」话术,名酒低价必有蹊跷。
真假之间,责任在谁?
抖音的酒是否保真,答案并非非黑即白。平台需完善审核机制,压缩违规者生存空间;商家应守住底线,用品质而非套路赢市场;而消费者更要擦亮双眼,明白「便宜无好货」的朴素道理。毕竟,酒是喝进身体的东西,比起点赞量和销量,健康与安全才是永远不能「打折」的底线。